祛
方
剂
Qu
Shu
暑
中暑,特别是在炎炎夏日,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疾病。暑症多夹湿,是阳邪,易耗气伤精,故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身热、烦渴、头重、身重、恶心、呕吐、朊腹痞闷等症状。那么在中医理论中暑症的致病机理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在中医理论中,中暑有阴暑和阳暑之分。所谓阳暑就是夏季暑热而使暑邪入体,阴暑则是夏季贪凉而过度食用冷饮从而使寒湿入体所致。
那么,又有哪些中成药可以用于暑症治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壹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
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患者常表现有头痛昏重、胸膈痞闷、朊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口服,一次5~10ml,一日2次,用时摇匀。
外感风热者不宜用;孕妇慎用;乙醇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忌烟酒;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以及操作精密仪器。
六一散
贰
六一散
滑石粉、甘草
清暑利湿。用于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少;外用治痱子。
调服或包煎服,一次6~9g,一日1~2次;外用,扑撒患处。
小便清长者慎用;孕妇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叁
清暑益气丸
清暑益气丸
人参、*芪、炒白术、苍术、麦冬、泽泻、醋五味子、当归、*柏、葛根、醋青皮、陈皮、六神曲、升麻、甘草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用于中暑受热,气津两伤,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口服、姜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孕妇慎用;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十滴水
肆
十滴水
樟脑、干姜、大*、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
健胃祛暑。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肠胃不适。
口服。一次2~5ml;儿童酌减。
孕妇忌用;驾驶员与高空作业者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伍
保济口服液
保济口服液
钩藤、菊花、蒺藜、木香、苍术、厚朴、天花粉、广藿香、葛根、化橘红、白芷、薏苡仁、稻芽、薄荷、茯苓、广东神曲
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儿童酌减。
外感燥热者不宜服用;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
“
ATTENTION
注意
此推文以学习交流为主,非医药人士购买药品时请咨询医药专业人士。
编者:19级中药学三班潘斌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