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体健康状态是气机通畅,气血流通的,“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中医的气,变化莫测,气有升降浮沉,失常则气滞气陷气虚不固摄,百病由生。中医很重视人体气机的运转,调整气机对身体恢复有四两拨千斤之效。人体气机运行表现为上升、下降、外出、内入,具有一定的顺序与规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则气机逆乱不顺,引发疼痛,比如脾胃,脾主升,胃主降,气机不利,会出现打嗝、泛酸、胃脘痛,也可以腹胀、便秘或者腹泻。鼻孔会出气,吸气,出来的也是浊气,身体的废气,观察正气是困难的,普通人只能从产生的邪气的运行规律来推断正气的运行规律。肺气肃降,肝气上升,肾气驱动督脉上行,膀胱太阳寒水之气的运行,脾气散精,胃中升清降浊,心火下行,正常的运行路线人体很难感知到,有一些特殊机遇,或者少数修道者会感知到这些气的运行规律。但中医的遣方用药确实遵循的是这些规律,理解或者真实地感受到这些运行规律后,对熟练掌握中药方剂的运用,是学习中医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张锡纯的升陷汤,来试着讨论中医对气机调整的用药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在仲景方剂中的具体运用。1补中益气汤:*芪、人参、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白术、生姜和大枣。升陷汤:*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两个方剂的主结构实际上都是柴胡升麻结构,气郁后容易生火,柴胡升麻结构,作用位置偏于身体网膜系统,柴胡是推陈出新的作用,作用于细微的通道,和大*的原理一样,都是推陈出新,大*作用于宽敞一些的通道。升麻是火郁发之的意思,两个方剂的原理都是疏通网膜,当网膜系统通畅后,气机即可恢复正常,则邪气自散。2补中益气汤,延伸用于脏器下垂,这个是教科书上的写法,我觉得这有点瞎扯,尤其资格证考试,还很容易出这个题,举个简单的例子,提一桶水,水少你自然可以轻松提起,水多的话,是不是需要用力提?那你用补中益气汤的意思是不是加大力气?再请问,你一直加大力气吗?为何不能把桶里面多出来的水倒掉一部分?脏器下垂,往往是堵塞的水超出气的固护作用,这时候是找到死水潴留的原因,让潴留的水排掉,气也通了,自然就不下垂了。轻微的症状,你拨动一下气机,气通了,死水排掉了,下垂问题解决了,所有的下垂你都这样治疗?堂而皇之地写到教科书上,有多少学子到了临床发现,书上写的临床上不是这个样子啊!3再来看看医圣仲景的处理办法,很多人可能会说,仲景没有这方面的论述啊?其实不然,仲景分得更加的细致,上焦气不通,在胸痹篇,仲景把各种原因引起的气机不通畅,分门别类列出症状,给出了方剂,中焦给出了泻心汤,大小建中汤等等。所以,读《伤寒论》需要有综合的分析判断能力,《金匮要略》本身就很精简,古人写字都是用刀刻的,不像现在动动手指就行了。所以,重复是不可能的,仲景需要你自行的归纳总结,妇人篇的内容仅仅适合治疗妇科病吗?远不是这样的,妇科用药很多牵涉到下焦的问题处理,很多是孕妇都能用,那你其他群体使用是不是更加的安全,关键还很有效。4医圣仲景的杂病篇,更像是一个一个分拆后的组件,你使用的时候可以来回组合的,为什么很多伤寒大家可以用这些方剂解决几乎所有的疾病?仲景全部药方也就多个吧?道理就在这里。鳖甲煎丸,鳖甲麻*汤,和大小柴胡汤可以来回组合,拆分,加上妇科的方剂,可以变幻出很多种用法,而仲景调理气机的方案,更加的具体和细腻。《伤寒论》之所以在中医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因为确实具有变幻无穷的魔力,现代人大多掌握不了,不是因为仲景技术差,是因为你没有用够那么多功夫。只有理解了,洞悉了人体气机运行的这些规律,《伤寒论》的使用才能天宽地广,这个也是更深入的学习运用《伤寒论》的一把钥匙。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文来源网络。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