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经方百案研读眩晕一真武汤
TUhjnbcbe - 2022/7/19 17:04:00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经方百案研读案:眩晕(一)真武汤金梅吕旭升一九 眩晕(一)李某,男,44岁。年3月7日初诊。患反复发作性眩晕已两年余。眩晕每因劳累诱发,先见左侧耳塞耳鸣,继之则觉天旋地转,目不敢睁,身不敢侧,恶心呕吐,痛苦不堪。每次发作必周身疲乏无力。某医院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征”。观其舌苔白,脉弦无力。医案中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眩晕,其眩晕每因劳累诱发,发作时也很有特点:先是耳塞耳鸣,继之天旋地转。这个特点很重要,因为治疗眩晕的汤方非常多,但是凭这一点就可以锁定两个治疗眩晕的汤方。为什么这么说呢?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一书中明确指出,引起耳朵听力异常的原因有两个:一为少阳(胆、三焦)中风。《伤寒论》第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伤寒论》第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此条讲的是,风邪郁于少阳(胆、三焦),少阳之上,火气治之,风邪与火气相扇,导致两耳听力异常,治疗当以和解为主,不可用吐下之法,若是用了吐下之法,则会大伤心阳引起悸而惊。二为少阴(心、肾)正气虚。《伤寒论》第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伤寒论》第75条:“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此条讲的是,医生看到病人双手交叉按在心前的部位时,便试探着跟他讲话,病人没有回应,这就说明两耳的听力出现了问题。其原因在于发汗太过伤了正气,正气虚导致听力异常。从患者的症状来看,其并无少阳病证。且患者的发病原因又为劳累伤了正气诱发。结合患者的症状及发病原因来看,其耳鸣耳塞应该为少阴(心、肾)正气不足所致。少阴(心、肾)正气不足又有两种表现,一个是心阳不足,一个是肾阳不足。《伤寒论》中治疗眩晕因心阳不足的汤方为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因肾阳不足的汤方为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证为心阳不足引起的水饮上冲而晕眩。《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此条说的是,伤寒吐,下后,伤了心脾之阳,心阳伤了无法镇制水饮,脾阳伤了无法运化水饮,导致心下水饮上泛引起“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起则头眩为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或离开原来的位置就晕眩,故予茯苓、白术以健脾驱水饮,桂枝、甘草以温养心阳,所谓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也。苓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炙甘草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再看真武汤证,《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条说的是因发汗过多,不但未能解太阳之邪,而反伤了少阴之气,于是身仍发热,而晕眩,心悸动,振振欲擗地等症状都出现了。真武汤证晕眩不是“起则晕眩”,而是一直晕眩,其自我感觉的严重程度远远大于苓桂术甘汤证。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真武汤证为少阴之肾气被伤。肾为人之根本,根本被伤,自然表现为“振振欲擗地”,如同树木的根被伤后即将倒地的样子。少阴之肾气被伤,自然周身水邪泛滥,此眩晕也是水饮作怪。故用白术、茯苓之甘淡,以培土而行水;附子、生姜之辛,温肾阳而散水邪;芍药之酸,则入阴敛液,引泛滥之水,尽归大壑。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结合患者脉象来看,患者的脉虽弦但无力,与苓桂术甘汤证的脉沉紧不同;结合患者的症状来看,患者晕眩非常厉害,天旋地转、身不能侧,与苓桂术甘汤证的“起则头眩”也不同。这样看来,对于这个患者,真武汤证更为贴切。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这种晕眩的发作一般是一过性的,有的人晕眩一天后就好转,有的人晕眩五天后才好转。2.如果此患者的晕眩没有耳塞耳鸣的症状,则其晕眩又是另外一种辨证过程了。此乃中气不足,清阳不能上升所致。治当补益中气,升发清阳,佐以化痰降浊。疏方:*参14克,*芪16克,炙甘草10克,蔓荆子6克,白芍15克,葛根10克,*柏3克,柴胡3克,升麻3克,陈皮10克,半夏12克,竹茹12克,白术6克,生姜3片、大枣12枚。服药五剂,眩晕大减,体力有增。又嘱服上方十剂,诸症悉除,从此未复发。医案中的医生辨证为患者中气不足,清阳不能上升。何谓中气不足呢?顾名思义,中气不足乃中焦之气不足,中焦是化生气血很重要的场所,若是中焦之气不足则严重影响气血的运行及脾胃的功能。经方中小建中汤为建中气之方,大建中汤也为建中气之方,*芪建中汤也为建中气之方,理中汤为治理中气之方。可是纵观《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涉及中气不足的条文,均未见其有以眩晕恶心为主证的,可见,眩晕恶心并不是中气不足的主证。笔者认为,患者的眩晕恶心乃水饮上泛之证,治疗当以真武汤更为妥当。以上医案原文选自《刘渡舟验案精选》伤寒名医验案精选---真武汤赵守真医案8.阳虚汗出——真武汤颈椎病常用经方3--真武汤,麻*细辛附子汤,肾四味猜你喜欢,点击可阅读原文:《医学三字经》白话讲记第20讲眩晕第十五经典指导临床

熊继柏教授是这样辨治眩晕的!//////////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经方大师*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百案研读眩晕一真武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