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打嗝停不下来,胃寒两味药,散胃寒,止打
TUhjnbcbe - 2022/6/23 16:25:00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3.1继承

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等新品种。

3.2普查

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

3.3种类

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

3.4数量

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

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

以地区而论。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

3.5开发

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

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医方易简》


  我常常说,中医如果想发展,是离不开传承的。


  离开了传承的中医,就等于失去了灵*。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中医,不重视传承,厚今薄古的风气,越来越重。


  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跟师学习的时候,有一回,到农村做医疗支援工作。


  那一天,恰逢冬日。


  一个男青年,大概也就20多岁,在家人的陪伴下来找我们。


  啥事儿啊?说起来好笑。


  此人当时去城里务工。回家之前,几个小伙伴一商量,不如去吃点好的,喝点好的,过过嘴瘾。


  于是,大家一商量,去吃冷面了。


  大冷天,吃冷面,就算冷面做得再有特色,再香甜,也不是个事儿啊。


  结果,吃完以后,回家的路上,这个人就开始觉得胃胀,不舒服,打嗝。


  本以为,回到家能好点。但是到家之后,还是打嗝。


  


  咋办?他打电话给城里的一个亲属,懂医的。人家告诉,医院去一趟,最好再做个胃镜检查,看看里面到底怎么回事儿。


  患者一听,犯难了:这得花多少钱啊!


  就这样,大晚上的,该男子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找我和我老师了。当时,我们都收拾东西快下班了。他这一来,我们还得继续工作。


  我老师观察,患者舌苔薄白,脉象弦,四肢不温,同时再联系患者之前的经历,慢悠悠地说:“这不就是胃寒呃逆吗?做什么胃镜啊”?


  接着,他就给安排上两味药,就是丁香和白豆蔻。


  这两味药,取各等份,研成细粉,然后搅拌均匀,每次可以取1.5到3克,用温水送下。如果可能,用生姜水送下也可以。每日数次服用,不拘时候。


  结果,患者用药之后,很快就见效,当天晚上打嗝就消了很多。等到第二天晚上,症状基本消失。到最后,胃胀、胃部冷痛等感觉也没了。


  我老师嘱咐,停药。以后千万不要大冬天吃冷面了。


  这里头的学问,我想跟你说一说。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寒邪直中脾胃,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


  我们的胃,正常情况下,气机是以降为顺的。它就应该往下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胃气不降反升,我们就会出现诸如呃逆、打嗝、反胃、欲呕、恶心等现象。


  那什么原因会导致胃气不降反升呢?其中一个,就是畏寒(当然也有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痰湿中阻等问题)。比如说上头这个年轻人,大冬天尝鲜,来点冷面,再加上旅途劳顿,寒气逼人,于是寒邪伤了脾胃,形成呃逆、打嗝。


  这个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是暖脾胃、散胃寒、降气逆。丁香和白豆蔻,就有这方面的功效。


  中药丁香,就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此药性味辛温,入脾经、胃经和肾经,善于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暖身助阳。中医治疗中焦虚寒呃逆,常常用它。


  其中的白豆蔻,也是常用中药,性味辛温,入肺经,胃经和胃经,能除湿导滞,消胀行气,还可以散寒止呕。它和丁香搭配,温中降逆的本事,更强了。


  


  所以说,我老师用这两味药,研粉内服,可以有效缓解小伙子的窘境。


  道理,一说就透。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


  这个丁香配上白豆蔻,是《医方易简》第七卷中记载的。后来的《景岳全书》,也将其收录进来。它原名叫做神妙散。这是一个古老的配伍。


  那么,是不是由于太古老了,所以现在的很多人,包括医者,都闻所未闻呢?


  就拿这个胃受寒打嗝来说吧,可能有经验的中医,立刻就知道怎么回事,用什么药,用什么思路,很快就反应出来。但是,对此类古方不了解的,可能就要费事了。我不能说,该患亲属所说的做胃镜检查等事儿,是不科学的,没必要的。毕竟,严格细致的检查,很有价值。尤其是做胃镜,更可以看做是“中医望诊”的延伸。但是,我总觉得,如果真的能用这简单的古方子,轻松解决问题,那是不是比用其他办法,更减轻患者负担呢?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对中医的老经验,怎么挖掘,怎么传承,怎么宣传,怎么能让更多人知道,怎么更科学地去运用。是不是应该有专门的人,来用心地做中医科普这件事儿。我觉得,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解决好,中医里头的好多瑰宝,就面临被尘封的危险。


  最后,我再啰嗦一句——冬天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脾胃的阳气,使之不受寒邪困扰。须知,寒邪袭胃所带来的中焦气逆、疼痛、胀满等现象,是非常令人难以忍受的。任何人,包括年轻人,不要不当回事儿。比如说,冬天走在大街上吃烤地瓜、吃糖葫芦,上班的时候边走边吃早点,这类事儿,最好能彻底规避。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嗝停不下来,胃寒两味药,散胃寒,止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