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
*芪40g*参15g柴胡10g白芍20g
丹参15g首乌藤20g酸枣仁20g桂枝10g
远志10g干姜10g大枣6枚升麻10g
法夏12g白术10g天麻15g茯苓10g
炙甘草10g丁香6g砂仁10g
5付,水煎服。
吃第一付药的时候觉得犯困,呼吸加深,均匀,心情舒畅,没有以前想得多,睡眠能从一夜未眠到一夜天亮,虽然睡得不是很沉,但晚上做梦少了,整个人看起来有点神气。第二付药的时候又开始不行了,觉得头胀,精神特好,后面问医道,给医道看了配方,他叫我把白芍加到50g,干姜和丁香去掉再去买点人参归脾丸来一起吃,吃完剩下的药后也没有太在意,不知不觉就自己好了,想想应该是气补足了,邪气被排出体外,更改后的处方如下:RP
*芪40g*参15g柴胡10g白芍50g
丹参15g首乌藤20g酸枣仁20g桂枝10g
远志10g大枣6枚升麻10g法夏12g
白术10g天麻15g茯苓10g炙甘草10g
砂仁10g
2付,水煎服。
加人参归脾丸
医道的补气升阳法是《内外伤辨惑论》里的总结,《*帝内经》里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就是把正气补足了,邪气就不敢来犯了,而我之前单纯只是补心脾没有想到要补气升阳,原文说:心脾不足之证,须用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来升发阴阳之气,以滋春气(即肝气)之和也,又引*芪、*参、炙甘草甘温之气味上行,充实腠理,使得阳气得卫外之气而为固也,凡脾胃之病,用升阳补气法,补足正气,邪气自然而退。
而我晚上失眠,回想事情太多,因而心脾两虚(耗伤精血),中医理论上,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还能生津,行津,摄津,气足了,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转送。上图是我对补气升阳法的理解,正如上图中的圆运动,脾土在正中间,就是圆运动的一个中轴,脾胃气足了,这个轴运转正常了,正常转动其他五脏也就能正常运转,不就啥病都没有了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方中的白芍为酸甘之药,加到50g,加重了柔肝的力量,用人参归脾丸,补肝血,养心血,补脾气,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那就是补脾气,健脾,那就要用到补气升阳了,方中还加了首乌藤,酸枣仁等安神的药物安心神,头痛就加了天麻,之前加了干姜、丁香,有点太热了,所以去掉了。医道的补气升阳法抓住了补气升阳固本这一理念,可以达到补心血、肝血,补肺气、胃气的目的,再随证加减可谓是治疗很多的疾病基础方。
这期投稿分享结束,欢迎各位网友将自己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想法写出来,在医家名方大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