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暑丹溪心法来睦山书院一起学中医
TUhjnbcbe - 2021/8/22 20:32:00


  暑证,用*连香薷饮。挟痰,加半夏、南星;虚,加人参、*芪。暑病内伤者,用清暑益气汤。
  着暑气是痰,用吐。
  注夏属阴虚,元气不足,夏初春末,头疼脚软,食少体热者是,宜补中益气汤,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药。挟痰者,加南星、半夏、陈皮煎服,又或用生脉汤。
  暑风挟痰挟火,实者可用吐法。
  暑乃夏月炎暑也,盛热之气着人也,有冒、有伤、有中,三者有轻重之分,虚实之辨。或腹痛水泻者,胃与大肠受之,恶心者,胃口有痰饮也。此二者,冒暑也,可用*连香薷饮、清暑益气汤,盖*连退暑热,香薷消蓄水;或身热头疼,躁乱不宁者,或身如针刺者,此为热伤在分肉也,当以解*汤、白虎汤,加柴胡,气如虚者,加人参;或咳嗽发寒热,盗汗出不止,脉数者,热在肺经,用清肺汤、柴胡天水散之类,急治则可,迟则不救,成火乘金也,此为中暑。凡治病,须要明白辨别,慎勿滚同施治。春秋间亦或有之,切莫执一,随病处方为妙。
  戴云:暑风者,夏月卒倒,不省人事者是也。有因火者,有因痰者。火,君相二火也;暑,天地二火也。内外合而炎烁,所以卒倒也。痰者,人身之痰饮也,因暑气入而鼓激痰饮,塞碍心之窍道,则手足不知动蹑而卒倒也。此二者皆可吐。《内经》曰:火郁则发之。吐即发散也。量其虚实而吐之,吐醒后,可用清剂调治之。
  入方
  暑渴
  生芐麦门冬牛膝炒柏知母葛根甘草
  上剉,水煎服。
  〔附录〕
  中暍是阳证,中暑是阴证。脉沉弱者,切不可用寒凉药。清热宜天水、五苓,又白虎汤皆可。热闷恍惚,辰砂五苓散;脉弦实,*连香薷汤;热甚,自汗而渴,便涩者,五苓分利之,或桂苓甘露饮;吐泻,脉沉微甚者,可用附子大顺散;伏热伤冷,缩脾饮、冷香饮子皆可,浸冷服之。或剥蒜肉入鼻中,或研蒜水解灌之,盖蒜气臭烈,能通诸窍故也。
  〔附方〕
  生脉汤
  人参麦冬五味子
  上剉,水煎服。
  *龙丸
  治一切暑*。
  赤亮雄*(五钱)硫*硝石(各一两)滑石明矾(各半两)好面(四两)
  上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却暑散
  治冒暑伏热,头目眩晕,呕吐,泄痢,烦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生甘草(各四两)寒食面生姜(各一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香薷饮
  治伤暑,脏腑不调,霍乱吐利,烦渴引饮。
  白扁豆(炒)厚朴(姜制,半斤)香薷(一斤)
  上水煎,入酒少许,沉冷服。
  *连香薷饮
  香薷(一斤)厚朴(制,半斤)*连(四两)
  上?咀,每二三钱,水煎服。
  大顺散
  甘草(断寸长,三两)干姜杏仁桂(四两)
  上将甘草用白沙炒*,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不作声为度。筛去沙,入桂为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温服。如烦燥,井花水调服,以沸汤点服亦得。
  十味香薷饮
  香薷(一两)人参陈皮白术茯苓*芪木瓜厚朴(姜炒)扁豆(炒)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每二钱,热汤或冷水调服,?咀煎亦得。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支节疼,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闭,小便*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或渴,不思饮食,自汗体虚。
  *芪苍术(制)升麻(各一钱)人参白术神曲陈皮(各半钱)甘草(炙)酒柏麦门冬当归(各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个)泽泻(五分)青皮(二分半)
  上?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食远。
  补中益气汤(见内伤类)
  天水散
  滑石(六两)甘草(炙,一两)
  上为极细末。水调服。
  五苓散
  白术猪苓茯苓(各一两半)桂(一两)泽泻(二两半)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人参白虎汤
  治暑热,发渴,脉虚。
  人参(一钱半)知母(二钱)石膏(半两)甘草(一钱)
  上?咀,入粳米一合,水煎服。
  桂苓甘露饮(《宣明方》)
  茯苓泽泻(各一两)石膏寒水石(各二两)活石(四两)白术桂猪苓(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
  缩脾饮
  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止吐泻霍乱。
  砂仁草果乌梅肉甘草(炙。各四两)扁豆(炒)葛根(各二两)
  上?咀,每服四钱,水煎冷服。
  冷香饮子
  治伤暑暍,霍乱腹痛烦躁,脉沉微,或伏。
  草果仁(三两)附子陈皮(各一两)甘草(半两)
  上?咀,每服一两,入姜煎,水旋冷服。
  *连解*汤
  *连*柏*芩栀子(等分)
  上?咀,水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暑丹溪心法来睦山书院一起学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