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某,男,58岁,干部,年10月10日初诊。患者经多家皮肤病院确诊为牛皮癣。就诊时所见,面部、颈部、胸腹部、上下肢、臀部起蚕豆大红色斑块,痒,如涉水、曝晒则瘙痒更甚。饮食、二便均正常,脉缓有力,舌黯红,苔薄白。血压正常,经一年多治疗,内服外敷涂擦多种药膏均未收效,故求治于中医。察其皮色鲜且表皮剥落处鲜红而嫩,全身表皮脱落多次。检查所服中药尽为清热凉血解*之品,大苦大寒,红花蛇蝎之类,久用失效。苦思良久,清热药、解*药、凉血药、祛风药均无效。其病深日久,惟有湿热邪伏血分则非上药所宜。故从清理血分湿热入手求治。处方当归拈痛汤加味:当归10g,羌活6g,升麻6g,猪苓10g,泽泻10g,茵陈15g,茯苓15g,葛根15g,苍术10g,白术10g,苦参10g,知母10g,炙甘草5g,防风10g,每日1剂,水煎3次分服。10月22日二诊:服上方10剂后,自觉和以往服药反应不同,皮肤间似有一种疏散轻微的瘙痒感受,并觉这种感觉极为舒服,随之大面积脱皮,从面部、上肢、胸腹至脚,其表皮一块一块脱落,用手撕一下即一大片,不痛,无分泌物,皮下的新鲜嫩肉鲜红。其他一切正常。因其皮下有蚁行感,倒感觉全身疏通舒畅。脉缓有力,舌淡红而润,薄白苔。拟从上方加凉血清血解*的丹参15g,赤芍15g,金银花15g,土茯苓20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11月9日三诊:服上药后大便轻泻,每日1~2次,自觉皮肤舒适,轻微的蚁行感不复存在,且感皮肤间有一种紧束感受,并觉口淡乏味,食纳减少。其他正常。脉缓有力,舌质淡,苔薄白。综观上述反应,当是凉遏过甚,前者有苦参、知母,后者又加四味凉血清热药,显然是清热药、凉血药过甚,故改前方如下。处方:当归15g,羌活6g,升麻10g,猪苓10g,泽泻10g,茵陈15g,茯苓15g,葛根15g,苍术10g,白术10g,苦参15g,知母10g,防风10g,炙甘草5g,丹参10g,嘱每日服1剂,水煎分2次服。12月1日四诊:服前方20剂,自觉症状明显,仍然恢复皮间的疏散蚁行感,全身又不同程度脱皮,头面部全部脱尽,新鲜皮肤逐渐成正常皮色,胸背上肢渐次脱皮。饮食、二便、睡眠皆正常。守上方继进,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1月10日五诊:患者自行服用上药30剂,自觉一切正常,饮食、二便、睡眠皆无异。牛皮癣自胸胁以下,每个疮面缩小,新鲜皮色逐渐复成正常肤色,继续脱皮不痒。头面部未出现新的疮面,脸色正常。脉缓,舌淡红润。嘱继续服用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月15日六诊:患者以上方每日1剂,未更动任何药,已进上方50剂。皮肤颜色鲜红而润,腰以下牛皮癣面积缩小,臀部及两下肢转多,继续脱皮。面部、胸胁上肢均未见新的疹块。其消退和好转脱皮均由上而下,皮肤色亦逐渐恢复正常颜色。饮食、二便、睡眠皆正常。脉缓有力,舌淡红润。守原方加路路通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此后,患者每月服20剂,除星期天休息1天,其余时间每日服1剂。11月20日七诊:患者来诊,所见头面、上肢、胸腹、腰背、臀部到膝以下牛皮癣均消失,皮色如常未见有痕迹,惟脚背踝关节处尚有几颗如*豆大疮面,其颜色红,其他皮肤接近正常。饮食、二便、睡眠皆无异。脉缓有力,舌淡红润。嘱其继续服药巩固。到此,可以认定临床痊愈。按:牛皮癣很难治愈。本例患者,从头到脚,身前身后,上下肢全身无一空地者,见得不多。其经过西药内服外搽,中药亦内外同治历时3年。余接诊后,排除其他治法,不用活血化瘀、祛风凉血等手法,而是在前医诸多方药无效的情况下“标新立异”。牛皮癣采用清血分湿热者,不大多见,用当归拈痛汤者更是少而又少。牛皮癣的病机说法不一,用药也不相同。惟从清理血分湿热者,见之甚少。病入血分,绵绵不已,湿热之邪深入血分,非清热化湿、凉血解*可以取效。本案前医用过不少清气分湿热之药无效,又用凉血药亦罔效。其中在用当归拈痛汤的过程中,亦试图加凉血药,但药后出现凉遏太过,失去皮肤舒畅如有蚁行感的反应,故此后只保留丹参一味,且用量较少,并加重当归及苦参的剂量,后又加路路通温润祛风,整个处方固定不变。随着药效的作用,牛皮癣自上而下逐渐下行消失,疗效虽慢,但消失后未反复,可见血分湿热治疗难度之大,真可谓“如油入麦”难解难分。前后就两年多的治疗,用当归拈痛一方到底服药数百剂,终获痊愈。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案例。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身体出现不适应尽早就医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转载请联系QQ/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