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
辛,寒。入肺经。
发汗解表,利水。
1.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透等。
本品性寒,轻浮升散,善开毛窍,入肺经过皮肤,有发汗解表、透疹等功效,故可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症,临床常与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应用。对风热瘾疹亦可内服、外用。
2.用于风水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浮萍能泄热利水,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用之。
浮萍、浮萍草、紫背浮萍(洗净,晒干用。)
一钱至二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浮萍丸《沉氏尊生》:浮萍、防风、*耆、羌活、当归、干葛、麻*、甘草。治疹痘无汗、不易透过。
西河柳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嫩枝及叶片。
甘,平。入心、肺、胃经。
发表透疹。
用于麻疹初期,发热,疹出不透。
本品有发表功效,为透发麻疹的常用药物,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临床常与薄荷、蝉衣、升麻等配合应用。不论内服、外用均可应用。
此外,近年来本品又应用于风湿痛。
西河柳、柽柳、赤柽柳(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二两至三两,煎汤乘热熏洗。
澄柽柳始载于《开宝本草》,仅说性味甘咸温,并未说明它有透疹作用;明清以后本草书中多说性味甘平或甘咸平,并说能治“痧疹热*”,可见它的药性是偏凉性的。
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西河柳、荆芥、干葛、蝉退、薄荷、炒牛蒡、知母、玄参、麦冬、甘草、淡竹叶。治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
水蜈蚣本品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
辛,平。
发汗退热,消肿解*。
1.用于感冒发热,以及疟疾等症。
本品味辛性平,有发汗退热之功。用治感冒发热,可配合葛根同用;用治疟疾,可配合马鞭草同用,于疟发前二小时服药。
2.用于痢疾,皮肤瘙痒,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有消肿解*作用,对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可配马齿苋、一见喜等药同用;皮肤瘙痒,可配葎草、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蛇虫咬伤,配野菊花、半枝莲等,既可煎汤内服,又可捣烂外敷。
水蜈蚣(洗净,晒干,切碎用。)
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天胡荽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辛,平。
祛风清热,化痰止咳。
1.用于风火赤眼,咽喉肿痛,以及蛇缠疮等症。
本品具有祛风清热作用,对于风火赤眼,可配桑叶、菊花、点地梅等药同用;对于咽喉肿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疗蛇缠疮,可用新鲜全草捣烂,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搽患处。
2.用于百日咳
本品又有化痰止咳作用,可用治百日咳。
天胡荽(洗净,晒干,切碎用。)
三钱至一两,煎服。
蔓荆子本品为马鞭草科单叶蔓荆的果实。
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经。
散风热,清头目。
1.用于感冒头痛及头风头痛等症。
本品味苦兼辛,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本、川芎等配伍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暗多?等症。
本品能祛风邪而清头目,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蔓荆子(洗净,晒干用。)
一钱至三钱,煎服。
菊芎饮《上池秘录》:菊花、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石膏、旋覆花、甘草、枳壳。治头风头痛。
羌活防风汤《活法机要》: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独活、川芎、甘草。治感冒头痛。
木贼草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
甘、苦,平。入肺、肝、胆经。
疏风热,退翳膜。
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
本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临床上治眼花多泪,常与苍朮、夏枯草、防风等配伍;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翳障,多配菊花、白蒺藜、决明子等同用。本品虽有发汗之功,但一般只是用它疏风止?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木贼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钱至三钱,煎服。
木贼散(原名神消散)《证治准绳》:木贼、蝉蜕、谷精草、甘草、苍朮、蛇蜕、*芩。治目赤翳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