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密签
TUhjnbcbe - 2021/4/1 13:49:00

戊戌正月十五日,予同友游城西界山庙时,见庙堂案几上摆放多个签筒,当时庙里人很多,我特留意了一下,看见有的人,焚香拜过菩萨后,双手抱着一个签筒,虔诚地不断上下左右抖动,竹签碰撞签筒哗哗地响,随即,筒里掉落一支竹签在地上,问卦后,再拿那支竹签编号,去兑换自己需要的签书。

大一点庙,庙里都设有多种签,如有家下、本命、婚姻、求财、谋望、寿元、功名、风水、六甲、行人、六畜、药签等,那些签名老爷签,又名灵签,统称为密签,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密签,都是先贤留下的宝贵财富,堪称神奇的百科全书。

密签种类繁多,签文不一,因为,每个地方信仰以及风俗不同,所以,签版不是统一的。这里只讲药签,它又分为男科、妇科、儿科、喉科、眼科、痘科、麻科等,药签是密签的一种,密签是签书,签书又名签文,顾名思义,它是为治病而设的。过去旧社会经济停滞,文化落后,医药不发达,人民贫病交加,因此,密签就有生存土壤和流行开来的环境。

据史书记载:“神农尝百草,医药有方”。后到战国,才始有了密签,由于,那时没有出现专职的医生,治病就成为巫的一种职能。当时人们认为一个人生了病,是得罪了上天或祖先,巫是凡人与神、祖先的沟通者,于是,巫就操纵着群众治病的命运。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当时有巫咸等10个巫到灵山采药,这些巫都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后来,由于医学的发展,医与巫便逐渐分离开来。最早的医字,下半部分是“巫”字﹙嚴﹚,后来医字演变成“醫”,下面是一个“酉”字,也就是酒的意思,这表明人们生病后不仅请巫师们看病,而且用吃药、喝药酒等方法治疗。

孔子时代,也就是春秋时期,巫医的势力还很盛,孔子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恒心不能当巫医。到了战国后,医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巫的势力相对削弱了,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明确指出,相信巫不相信医学道理的人,他的病是治不好的,扁鹊也不会给那种人治病,“信巫不信医”,成为他“六不治”的原则。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治家屈原,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外交大事。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流放湘中,在汨罗江畔生活将近十余年,据说他吃的用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靠的就是巫医和巫术,他的著名诗歌《天问》,就是一部有关巫的作品,有可能巫医和密签,是他那时候传到我们这里来的。

三国华佗,精通医术,得扁鹊古方,研究巫医,不断总结前人经验,成为一代名医。他为关羽刮骨疗伤,后给曹操治头痛病,因曹操疑心太重,把华佗打入狱中。他生前著有医书,临死时拿出一卷交给狱吏,狱吏不敢接受,华佗将医书焚毁,此乃千古之憾事。历代托华佗之名而出的医书有数种,旧题华佗所著的《中藏经》中,相传记载有华佗的一些学术经验与方术及药剂。

唐代文化是当时亚洲最先进最发达的文化,并且,唐太医署又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当时医学四科﹙相当于现代高校的四个专业﹚,中就有咒禁科,它的来源于古代巫祝,与巫祝又有些不同。《*帝内经》中说:“古时治病,只要对病人转移精神和改变气血,用‘祝由’的方法,病就可以好了”。“祝”是祭祀时司告思神的人,由他诉说得病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宋代祝由科盛行,《清明上河图》里就有祝由科。

祝由科也是明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咒禁科是用禁文、咒语、符印等方式配合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唐代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一书里,专辟《禁经》一章,他认为治病的五种法是汤药、针灸、禁咒、符印、导引。这里所说的禁咒、符印,指的是唤起心理量的禁文和咒语,以及祛除邪气的似字非字的符印,记载天曹佐吏名字职责名的箓,因此,后来有人认为密签来源于道教符箓派。

密签是医巫的结合品,也是科学﹙医﹚和迷信﹙巫﹚的混合物,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势必会失去它存在的土壤。然而,有不少病是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对某些病认识不足,治疗无能。因此,在文化层次不高的人群中,对疾病的神秘观仍然大量存在。他们除了求神问卜,以达到治好疾病目的外,在祈祷的过程中,还有求得心理平衡的目的。同时,有些医学著作和名医,对祝由等神秘治病方法的某些肯定意见,也是密签生存的精神支柱,如早期的唐代孙思邈和晩期清代的赵学敏等,都对咒禁治病表示过赞同。

密签至今,还能存在的另一原因是,中药多半是原植物以及矿物、动物体等,其中的成分相当复杂。我们常说,一味中药就是一张复方。的确如此,有的味植物药,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成分。近十几年来发现,有不少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们的药理作用是很奇特的。而且,发现一种药不仅对某种病有效,往往对几类病都有效,可见,同一张药方,能治好许多病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里,求签者的偶然因素中包含了一些必然因素。

同时,密签受某些人群欢迎的另一原因是,密签所具有的心理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在现代医学,甚至现代中医中也往往被忽视。中医常说“诚则灵”,只有充分信任医生,药方才能起作用;以半信半疑或持怀疑态度对待医生,中药效果就差一些,在临床实验中发现,一部分病人,服用对照组的安慰剂,有时也能起到“治疗”作用。密签治病是心理作用和药理作用的复合表现,有时便会出现神奇的效果,签书中的药物价格便宜,在穷乡僻壤能采办得到,所以,这也是密签受欢迎不可忽视的因素。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城北刻碑,认识了一位姓凌的人,他给我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次,他腹泻腹痛,请了郎中吃过药,医院看过医生,还是不行,完全没有把病治好,正是那年正月初几,他带起儿女同妻子到长冲的岳父家去拜年,岳父看到他身体不好,经常腹泻和腹痛,要他去城隍庙抽密签,他真的去,求了一根密签,签名《白头翁汤》:“白头翁15g,*连6g,*柏12g,秦皮12g。”这张密签上,总共只有四味中草药,经济便宜,他吃一付,即愈。说来也奇怪,也许是巧合。

上面说的那张密签,我仔细查考了一下医书,发现那张密签是古方,出处《伤寒论》,白头翁汤,具有清热解*,凉血止痢之功效,主治热*痢疾。根据那张签的结论判定,当年那个姓凌的病人是患了热*痢疾病。

头几年冬天,我回乡下老家,无意在土楼上瞧见一张老式木柜,好奇地打开柜门,一股霉气迎面扑来,透过微暗的光线,我发现柜门上好像有字,忙打开手机电筒一照,看见有两行用毛笔抄写的小字,上面写着:“*连一两,当归一分,淡竹叶三十片,赤芍药二钱,赤枣五个。”一看便知道是个药方,但不知道这个药方是治什么病的,于是,我用手机把那个方子拍照下来。

下楼后,问我娘,她对我说:“你还没出世的时候,你祖母窕干娘眼睛痛,又怎么看不见,请了几个郎中都没治不好,单方也用了许多,痛了好久,总是治不好。后来,她要你爹去更鼓台杨泗庙抽一支药签,捡一付药吃好了,只有五味药,便宜又不贵,后叫你爷爷把那个药方抄在大柜上。”我说老爷签有那么神奇吗?于是,打开手机百度,按上面的药方进行查看,真的,原来是一个古方,名叫光明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七十三引《海上方》,主治赤眼。又有《杨氏家藏方》:“光明散,疗肝经风热,目赤睛痛,隐涩难开,经久不瘥,大能截赤眼,定疼痛。”

客岁庚子六月,有一人,提一袋,安定总官灵签的木印版请我复制。我从提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些老印版,全是梨木雕版,书写秀丽,刻工精美,过去科技不发达,全部是手工制作,那些木板为两面雕版,每块宽37厘米,高15厘米,一面平铺雕刻5张灵签,一块木板双面雕刻10张灵签。有的被虫咬坏,有的被香火烧坏,总之残缺不全,如果再不抢救修复留底,会甚为可惜。据说那些签版都是清乾隆年间刻制的,已经有了年的历史,它是总官庙的珍贵藏版,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更是先贤留给我们后世医药验方的宝贵文献。

首先,我把一块一块的雕版,放入清水盆中,用牙刷粘点牙膏,慢慢地洗刷干净,把雕版凉干水后,再裁好白纸,用排笔醮上一得阁墨汁,把墨汁均匀地涂在雕版上,用古老和原始的办法,把雕版上的文字,一张一张地印刷下来。印刷的时候,都要小小心心,因为这些雕版损坏严重,有的文字和药物名称,与我们现在的有所不同,又由于雕版印刷过多,导致版面上的文字有的模糊不清,莫说要我复制,就是印刷出来的,有许多认都认不出来。

虽然,我雕刻技术还懂一点,但是,对中医药一窍不通,给我复制雕版带来很大的难度。于是,医院卢放明著名中医师、济生堂大药房余伟雄医师、团山村诊所唐尚方医师,他们帮我把签上看不清的文字和药物名称校对清楚,又把每一张签上的份量和重量,仔细核对再核对,他们说:“药是纸包枪,不是戏玩的,没有辨认出来的,不能雕版。”我又买些药书,又上网查询中医药资料,把一个一个药物名称对照,一张一张密签再次核对。前前后后,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用现代科技,用激光雕刻制作出来的仿古雕版,用手工传统印刷出来的签版,古色古香,非常清淅,典雅大方。

大家都知道现在药房常见的古方,如有六味地*丸、霍香正气水、十全大补丸、午时茶、五积散、四磨汤等等。其实,那些药丸散汤,都是从密签古方而来的,原来,我对这种密签不够了解,自从看了总官灵单才知道那些古方。如《总官灵单》上有,犀角地*汤、四七汤、升麻葛根汤、小建中汤、四述饮、六味地*汤、常山饮、香苏饮、真武汤等等,下面我精选几张密签要方简单介绍如下:

《总官灵单·四十一千·犀角地*汤》:“生地三钱,犀角一钱,丹皮三钱,白芍三钱。二付,谭怡亮刊。”犀角地*汤是中医千古名方,这个方子是谭怡亮刊出的,谭怡亮乃何处人氏,待考。此方出处《外台秘要》,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凉血散瘀之功效。犀角即犀牛角,现在国家禁止使用犀牛角,这个方子现在还在使用,但犀牛角,现在用水牛角代替,当然功效没有以前那么好,但是这个古方算保留下来了。原来这个方子只在神庙里流传,如今许多老中医还在使用这个方子,说明此药方的重要性。

我们再来看看《总官灵单·四十二千·四七汤》:“伏苓三钱,厚朴二钱,法下二钱,苏梗二钱,二付,谭富润刊。”四七汤,原为总官庙收集的其中一个方子,乃谭富润名医刊发。此方来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能主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痞满,气不舒快等症,并宜服之。

请又看《总官灵单·四十五千·升麻葛根汤》:“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芍二钱,甘草一钱,姜引,二付,刘甫香刊。”此药单乃清代名医刘甫香刊发,方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升麻、葛根皆为解表透疹的要药,升麻善于解肌、透疹、生津,二药相配,是为解肌透疹的常用组合,故为君药;芍药和营泄热为臣;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主治麻疹初起,症见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像《总官灵单》这样的密签,它又称之为药单子,我们现代的中药方子和老中医开的药方,基本上都是从那些古老的密签传下来的药方。先贤严谨总结的临床经验,根据病理和病人的病情心理因素,进行调理和诊治而开设这样的方子,借以庙宇敬仰神圣的一种神秘密方,也许是我们常说的神医由来,很有可能与那些古老的秘方有关。

综上所述,那些密签,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集历朝历代名医要方,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实验,不愧是中华医药瑰宝。一张方子,只有几味中药,而且份量较轻,经济不贵,四平八稳,有病治病,没病吃了也不大碍事。像我们现在许多人吃六味地*丸一样,它都是中药制的,无副作用,你说它没用吗?它又有用,感到新鲜,非常神奇。它既是一种中药处方,它又是一种非遗文化,所以,值得我们深挖去探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密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