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本草驿站临证本草讲读第2讲黄芪
TUhjnbcbe - 2021/3/2 18:31:00
概说

*芪首载于《本经》,原名*耆,有“补气之长”之意,为豆科植物蒙古*芪或膜荚*芪的根,以根条粗壮、质地坚韧、断面色*白、无黑心及空洞、粉性足、味甜者为佳。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等地,习称“内蒙*芪”、“西*芪”或“绵芪”,为道地药材。生用或蜜炙用。温补之时多炙用,其余均生用。

性能特点

品尝*芪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性微温,能够补益脾肺之气而归脾、肺经。

功效应用

1.补气升阳:《本经》仅载*芪“补虚”,《名医别录》载“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日华子本草》载“*芪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医学启源》明确提出*芪“补肺气,实皮毛……善治脾胃虚弱,内托阴证疮疡必用之药”。本品甘温入脾,长于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补气升阳之要药。用治脾胃气虚之乏力、食少、气短,配伍白术、茯苓等;用治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常配伍人参、柴胡、升麻等,如补中益气汤,方中*芪量一定要大,柴胡、升麻的用量一定要小,是*芪用量的1/20~1/10即可;用治血虚证,与当归配伍,即当归补血汤,方中*芪与当归用量之比为5∶1。

2.益卫固表:本品能补肺气,益卫气,从而具有固表止汗之功,用治卫气虚弱、易于感冒者,配伍防风、白术共成散剂,名玉屏风散,散剂常服,能够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治疗肺气虚弱之咳喘气短,可配伍人参、紫菀、五味子等;用治表虚自汗,可以配伍麻*根、牡蛎等,如牡蛎散。

3.托*生肌:疮痈内陷之脓成不溃或溃久难敛,说明气血不足,无力鼓邪外出,此时当补益气血,*芪为必用之品,因*芪能够补益正气、托*排脓。*芪的这个作用,早在《本经》中即有记载,而且把这个功效列在首位,即“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足见《本经》对本品托*生肌功效的重视程度,古人称之为“疮家圣药”,并不为过。治疗疮痈日久而脓成不溃者,常用生*芪配伍川芎、穿山甲等,如透脓散;治疗疮疡溃后久不收口或内陷者,则配伍人参、当归、肉桂等,如十全大补汤。治疗此类病证,同西医相比,中医具有极大的优势。不过,此类病证需长时间的治疗方能痊愈,医患都要树立信心。

4.利水消肿:本品既能补脾益气以治本,又能化气以利水,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气虚水肿多见于慢性肾炎,症见水肿、汗出、恶风等,常配伍防己、白术等,如防己*芪汤。临床研究发现,重用*芪或与*参、山药、茯苓、白术等同用,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有效,且能加速消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对于高血压伴有气虚水肿者,重用*芪配伍利水药,不仅能够消除水肿,而且具有降压作用。也有人研究发现,*芪轻用有升压之功,重用则有降压之效。笔者认为,这当取决于患者的疾病与状态,不可一概而论。

此外,根据“气能行血”的中医理论,*芪还能补气以行血,用治气虚血滞之半身不遂,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补阳还五汤;因“气能摄血”,*芪能补气摄血,用治气虚不摄之便血、崩漏,常配伍人参、当归等,如归脾汤;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可用治气虚津亏之消渴,常配伍天花粉、葛根等,如玉液汤。

用法用量

煎服,9~g。*芪用量可大可小,小者,每日用量10g以内即可;用量大者,每剂用量可达g,如此大的剂量见于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过去所用*芪均为野生,现在多为栽培品,药力大减,所以,现在应用栽培品,剂量还需加大,方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使用注意

因*芪具有温补之性,故舌红苔*、内热明显者,不宜用。

临床经验

陈瑞春经验:临床上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以及不明原因的水肿,均可以本方(真武汤)主治,取得明显疗效。但水肿消退后疲惫之证难以恢复,几经实践,摸索到重用*芪,可以弥补其没有补气之不足。真武汤温阳利水,加参芪益气,整个方规是益气温阳利水,较之单纯的温阳利水显著不同。(《经方临床应用》第二辑)

*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出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所以得出降血压的结果。我治疗低血压症,喜用补中益气汤,汤中*芪的分量不超过15g。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芪分量必用30g以上。当然,论方剂补中益气汤除了*芪之外还有柴胡与升麻,可使升提之力倍增;在重用*芪降血压时亦可加潜阳镇坠之品,效果当然更好,但不加镇坠药亦有降压的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我曾会诊一中风患者,偏瘫失语而血压偏高,辨证为阳虚血瘀之证,处方以补阳还五汤,*芪照方用四两。该医院西医主任学过中医,对*芪四两有顾虑,拟加西药降压,我说不必,照方服药后血压不升反而下降,乃信服。

虽说*芪重用可以降压,有证有据,但*芪仍然是益气升阳之药,这一点不可不加以注意。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亦想用几两*芪以降压,则犯“实实之诫”了!慎之,慎之。由此可见,药理学之研究目前尚未能为我们解答全部之问题也。辨证论治乃中医之精华。[邓铁涛.耕云医话.新中医,,(12):31]

摘自《临证本草讲读:一位二十年临床工作者的中药学讲稿》

往期推荐:

临证本草讲读第1讲:人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本草驿站临证本草讲读第2讲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