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考前必学中医专业方剂学
TUhjnbcbe - 2020/11/17 7:51:00

扫码
  

君臣佐使配伍:
  

1.君药 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或缺,且药力居首的药物。
  

2.臣药 有两种意义。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②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有三种意义。
  

(1)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性,或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
  

(3)反佐药:病重邪甚时,可能拒药时,配伍与君药性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 有两种意义。
  

(1)引经药:用以引领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
  

(2)调和药:用以调和方中诸药的药物。

辛温解表
  

麻*汤(《伤寒论》)
  

麻*三两桂枝二两杏仁七十个炙甘草一两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此为功。
  

桂枝要炒姜枣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药后配合啜热稀粥,是借水谷之气以充养胃气,资生汗源,不但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辛散与酸收相配,散中有收,汗不伤正;助阳与益阴同用,阴阳兼顾,营卫并调。

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佳。
  
  
  

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化饮效堪夸。
  

少将甘心为妈下跪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枝以解表祛邪。
  

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此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伍,散收并用,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

大青龙汤(《伤寒论》)
  

麻*六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杏仁四十枚石膏如鸡子大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麻*汤膏姜枣
  

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九味羌活汤(录自《此事难知》)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芩、甘草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防止秦琼草地藏,细心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脉浮。
  

分经论治:羌活—太阳、苍术—太阴、白芷—阳明、细辛—少阴、川芎—少阳、厥阴、*芩—少阳

止嗽散(《医学心悟》)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甘草十二两、陈皮一斤
  

陈赓借钱百草园
  

宣肺利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之咳嗽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外感风邪表证,经服解表宣肺药后,外邪十去八九,但肺气仍失宣降,咳嗽不止。

辛凉解表
  

银翘散(《温病条辨》)
  

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鲜苇根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温病初起此方宜。
  

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辛凉透表,清热解*。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
  


  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
  

本方所用药物均系轻清之品,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体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

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苦桔梗二钱生甘草八分苇根二钱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邪客肺络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麻*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麻*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扇,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薄*,脉浮而数。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
  

柴胡、干葛、甘草、*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石膏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
  

解肌清热。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脉浮微洪。

扶正解表 

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茯苓、人参、甘草各三十两(生姜、薄荷)
  

人参败*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冒有奇功。
  

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人参用以益气扶正,一则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令全方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综观全方,邪正兼顾,祛邪为主,共奏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

参苏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紫苏叶、干葛、半夏、前胡、茯苓、桔梗、枳壳、木香、陈皮、炙甘草各半两(生姜、枣)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其,
  

葛根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苔白脉弱。

寒下
  

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四两 厚朴半斤 枳实五枚 芒硝三合
  

大承气汤用大*,枳实厚朴芒硝襄
  
  
  

去硝名约小承气,调胃承气硝*草
  

笑将*朴实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至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前人将阳明腑实证的特点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
  

治法当峻下热结,急下存阴,釜底抽薪。
  

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乃属“通因通用”之法。
  

热厥治以大承气汤,“热深者,厥亦深”,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亦称为“寒因寒用”。

大陷胸汤(《伤寒论》)
  

大*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君)一钱匕
  

泻热逐水。
  

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温下
  

温脾汤(《备急干金要方》)
  

大*五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二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温脾调人,四逆当归
  

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阳虚冷积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润下
  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蜜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麻杏芍
  
  
  

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二人要小承气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脾约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脘腹胀满,舌红苔*,脉数。

济川煎(《景岳全书》)
  

当归三至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君)二至三钱 泽泻一钱半 升麻五分至七分或一钱 枳壳一钱
  

济川归膝肉苁蓉 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 寓通于补法堪宗
  

妈归,指责几串牛肉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肾阳虚弱,精津不足证(肾虚便秘)。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迟。
  


  

当归补血润燥通便。
  

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

逐水
  十枣汤(《伤寒论》)
  

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大枣十枚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甘愿起早
  

攻逐水饮。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攻补兼施
  

*龙汤(《伤寒六书》)
  

大* 芒硝 枳实 厚朴 当归 人参 甘草 桔梗(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龙枳朴与硝*,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大承气找姜姐当草人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阳明腑实,气血不足证。自利清水,色纯青,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或焦黑,脉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为转载/整理,我们不对其内容和观点负责。我是医路行李怀,欢迎加我个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考前必学中医专业方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