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与您分享的医话是: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谈升陷汤运用的四个境界
关键词:《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升陷汤加减法;升陷汤的剂量;升陷汤类方
关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清末民国年间著名医学家彭子益称该书“为第一可法之书”。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清末民初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收获颇多,其中很多方剂如升陷汤,用之于临床十分效验。笔者现仅对升陷汤临床运用的四个境界探讨如下。
1
升陷汤的方证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说:“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可见升陷汤的主要方证是:“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笔者通过多年临床体会到升陷汤的主要方证是:气短,喜长出气,或喜努力呼吸。临床上凡符合此方证者,用升陷汤多有效验。
2
升陷汤的剂量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说:“升陷汤生*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升陷汤以*芪为主者,因*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故笔者认为运用升陷汤临床取效的关键在于剂量,一是生*芪必须是全方的最大剂量的药物,笔者临床上一般生*芪用22-30g,二是生*芪的量应至少是其他药物(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剂量的2倍。
3
升陷汤的加减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说:“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去净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故笔者在临床上若遇到患者喜长出气,动则气短甚,或喘者,常在升陷汤的基础上加*参15-30g,山萸肉15-30g或加大升麻的剂量,升麻可用8-12g。
4
升陷汤的类方
运用升陷汤的第四个境界就是会运用升陷汤类方,包括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醒脾升陷汤。回阳升陷汤治心肺阳虚,大气又下陷者。其人心冷,背紧恶寒,常觉短气。理郁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又兼气分郁结,经络湮淤者。醒脾升陷汤治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
第一期《伤寒杂病论类方方证与疑难病治疗》系统培训班(山东·济宁)
医案一零一: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愈反复夜间胸闷、憋气10年案,加重1周案
纪实:何庆勇主任医师《伤寒论》传承弟子班第2次集训(山东,共8次集训)
医案一百:2剂而愈的疗效:经方治愈反复头晕3个月,加重1周案
《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高级培训班(河北第一期第2次集训)
何教授新书推介:名方·名医临证集
以上内容来源于何教授新书《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更多精彩尽在书中。
“白夜”系列一
《方证辨证解伤寒》
“白夜”系列二
《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
另有新书可以加购!
淘宝等各大平台均可购买!
何庆勇教授简介
何庆勇,字鹏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仲景国医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中国荣耀医者,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国家卫健委)。现工作于中国医院心内科。长年致力于仲景伤寒学说,笃尊汉唐古方,矢志于方证辨证,临证恒用经方或经方叠用而治今病,临证处方药味严格遵守《内经》“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临床处方平均药味仅3-6味,并且疗效显著。对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等书的古方治疗临床疑难病症有较深的体会与丰富的经验,诊治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多次获得年度患者满意奖。获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仲景国医临床精湛奖”,被北京、河南、南阳三地联合授予仲景国医十一大门人。兼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金匮要略》课程授课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何庆勇主任医师首次较系统的针对《伤寒论》提出了“类方—方证—主证”辨证新体系,针对《金匮要略》提出了“辨病—方证—主证”辨证体系,易学易懂易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先后主持或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1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89篇,发表SCI文章20篇,独著或主编《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伤寒论钤法》等学术著作10余部。其中《白天临证,夜间读书——方证辨证解伤寒》《白天临证,夜间读书——经方治疗疑难病实录》出版1年内均已销售超册。已经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5名。近年来受邀在全国各地就《伤寒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讲课或直播,累计听众数万余人次,被业内誉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临床研究第一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评价其为“生性颖悟,少负大志,及学岐*,精研经方,诚杏林之中流砥柱也”“天机敏妙,博学好古之士也。”国医大师薛伯寿评价其为“谙熟中医经典,尤其对《伤寒论》的研究颇有心得。”“对经方,对《伤寒论》研究很深!”国医大师刘志明评价其为“博极群籍,雅好《伤寒》《金匮》之书,每每诊病,笃尊经方,详辨方证,凡有施治,悉本仲景,多应手而愈,如有神助,实为仲圣之力也。”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