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抑郁症就是肝郁气滞,疏肝就好了,其实,这个思路还有欠缺。
抑郁症,以及以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等为特征的焦虑症,患者常常情绪低落,或者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过分警觉等慢性心理疾病,有的反复出现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这在中医上来说,都有可能是患者肝郁了。
因为肝主疏泄,而多思、忧虑等情志变化很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因此抑郁症和焦虑症等,与肝气不和关系很大。
世俗医者,动曰平肝,故遇肝郁之证,多用开破肝气之药。乃至肝木克制脾土,患者不想吃饭的,会想着伐肝即可扶脾。岂不知,人身中的元气,是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万物在萌芽的时候,都是嫩脆、易于伤损的,肝脏既为元气萌芽之脏,而大肆开破砍伐,是丝毫不考虑损伤元气于萌芽之始。
这样的治法,刚开始可能效果很好,往后就不行了。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内经》中曾说,厥阴(肝经)不治,求之阳明(胃经)。《金匮》中说,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这些其实就是说,应大力补养脾胃,然后稍微疏肝,或者听任肝气自理,病就能好。这才是从根儿上治!从根本上去求。
抑郁症患者,到了不思饮食,不能吃饭,肚子胀的地步,宜用对症的方子先将胃口打开。
像我23年12月份遇到过一个女患者,就类似这样,五十多岁,跟媳妇长期怄气,精神抑郁,夜里睡不好觉。来就诊是因为实在憋不住,跟媳妇大吵一架后,已到了吃不下去饭的地步。患者自述,常年右胁疼痛,吃饭少,西医诊断过有胃下垂,其他未发现明显异常。刻诊见舌暗淡,苔略厚微黄,脉弦。诊断其为肝气郁结,克制脾胃。我遂后开方。方用党参、生黄芪、白术、陈皮、厚朴、鸡内金、川芎,知母,柴胡,升麻,甘草。此方是以升降汤加减。3剂之后,即反馈肋痛消失,饭量也增加不少。后来该患者只吃了7剂,没有按疗程服药,但每逢症发即用此方治疗,屡试屡验,这也足以说明药有效果。
本方中,疏肝理气的药非常少,包括柴胡、川芎等,其余无非是健脾药。其能见效,正是验证了我前面的话,即治厥阴病,“调其中气使之和平”,病就能好转,坚持治疗的话,除根的可能性更大。这里所谓的“中气”,就是指“脾胃”而言。
此方的主要适应症:气血郁滞,肢体疼痛,胸胁胀满,不能饮食。该方有健脾升阳、疏肝和胃之功效,多用于胀满。
如加减适当,还可治疗大便燥结、胸腹胀满以至于羸弱不堪、心中怔忡等症;以及治疗许多胆汁反流性胃炎、神经性暖气、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我是中医胡慧,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