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草纲目之葛根 [复制链接]

1#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种,其中载有新药种,收集医方个,书中还绘制了l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分类进行。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书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巨大。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经》中品

并入《开宝》葛粉。

鸡齐(《本经》)、鹿藿(《别录》)、*斤(《别录》)。时珍曰︰葛从曷,谐声也。鹿食九草,此其一种,故曰鹿藿。*斤未详。

《别录》曰︰葛根生汶山川谷,五月采根,曝干。

弘景曰︰即今之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破而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多多肉而少筋,甘美。

恭曰︰葛虽除*,其根入土五六寸以上者,名葛。者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也。《本经》葛谷,即是其实也。

颂曰︰今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引藤蔓,长一、二丈,紫色。叶颇似楸叶而小,色青。七月着花,粉紫色,似豌豆花,不结实。根形大如手臂,紫黑色,五月五日午时采根,曝干,以入土深者为佳,今人多作粉食。

宗奭曰︰澧、鼎之间,冬月取生葛,捣烂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入沸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拌食,擦入生姜少许尤妙。又切入茶中待宾,虽甘而无益。又将生葛根煮熟,作果实卖,虔、吉州、南安*亦然。

时珍曰︰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其根外紫内白,长者七、八尺。其叶有三尖,如枫叶而长,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累累相缀,红紫色。其荚如小*豆荚,亦有毛。其子绿色,扁扁如盐梅子核,生嚼腥气,八、九月采之,《本经》所谓葛谷是也。唐苏恭亦言葛谷是实,而宋苏颂谓葛花不结实,误矣。其花晒干亦可炸食。

葛根

甘、辛,平,无*。《别录》曰︰生根汁,大寒。好古曰︰气平味甘,升也,阳也。阳明经行经的药也。

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本经》)。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胁风痛(《别录》)。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解酒*(甄权)。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箭伤(大明)。杀野葛、巴豆、百药*(本经)。

生者︰堕胎。蒸食︰消酒*,可断谷不饥。作粉尤妙(藏器)。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压丹石,敷小儿热疮。捣汁饮︰治小儿热痞(《开宝》)。散郁火(时珍)。饮,并末敷之(苏恭)。

弘景曰︰生葛捣汁饮,解温病发热。五月五日日中时,取根为为要药,亦疗疟及疮,至良。

颂曰︰张仲景治伤寒有葛根汤,以其主大热、解肌、发腠理故也。

元素曰︰升阳生津。脾虚作渴者,非此不除。勿多用,恐伤胃气。张仲景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内加麻*、葛根,又有葛根*芩*连解肌汤,是用此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非即太阳药也。头颅痛如破,乃阳明中风,可用葛根葱白汤,为阳明仙药。若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升麻、葛根发之,是反引邪气入阳明,为引贼破家也。

震亨曰︰凡痘已见红点,不可用葛根升麻汤,恐表虚反增斑烂也。

杲曰︰干葛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圣药也。

徐用诚曰︰葛根气味俱薄,轻而上行,浮而微降,阳中阴也。其用有四︰止渴,一也;解酒,二也;发散表邪,三也;发疮疹难出,四也。

时珍曰︰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葛根之属。盖麻*乃太阳经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所以二味药皆轻扬发散,而所入迥然不同也。

旧十七,新四。痛,内热脉洪者︰葛根四两。水二升,入豉一升,煮取半升服。捣生根汁尤佳。(《伤寒类要》)

时气头痛壮热︰生葛根洗净,捣汁一大盏,豉一合,煎六分,去滓分服,汗出即瘥。未汗再服。若心热,加栀子仁十枚。(《圣惠方》)

伤寒头痛二、三日发热者︰葛根五两,香豉一升,以童子小便八升,煎取二升,分三服。食葱豉粥取汗。(《梅师方》)

妊娠热病︰葛根汁二升,分三服。(《伤寒类要》)

预防热病,急*贼风︰葛粉二升,生地*一升,香豉半升。为散。每食后米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有病五服。(庞安常《伤寒论》)

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瓦斯也。(《圣惠方》)

烦躁热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浸粟米半升,一夜漉出,拌匀,煮粥食之。(《圣惠方》)

小儿热渴久不止︰葛根半两,水煎服。(《圣惠方》)

干呕不息︰葛根捣汁,服一升,瘥。(《肘后方》)

小儿呕吐,壮热食痫︰葛粉二钱。水二合,调匀,倾入锡锣中,重汤烫熟,以糜饮和食。(昝殷《食医心镜》)

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捣汁半升,顿服,立瘥。(《广利方》)

衄血不止︰生葛根捣汁,服一小盏。三服即止。(《圣惠方》)

热*下血,因食热物发者︰生葛根二斤,捣汁一升,入藕汁一升,和服。(《梅师方》)

伤筋出血︰葛根,捣汁饮。干者,煎服。仍熬屑敷之。(《外台秘要》)

腰疼痛︰生葛根嚼之咽汁,取效乃止。(《肘后方》)

金创中风,痉强欲死︰生葛根四大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四服。口噤者灌之。若干者,捣末调三指撮。仍以此及竹沥多服,取效。(《贞元广

服药过剂苦烦︰生葛汁饮之。干者煎汁服。(《肘后方》)

酒醉不醒︰生葛根汁,饮二升,便愈。(《千金方》)

诸菜中*,发狂烦闷,吐下欲死︰葛根,煮汁服。(《肘后方》)

解中鸩*,气欲绝者︰葛粉三合,水三盏,调服。口噤者灌之。(《圣惠方》)

虎伤人疮︰生葛根,煮浓汁洗之。仍捣末,水服方寸匕,日夜五、六服。(《梅师方》)

葛谷

甘,平,无*。

下痢十岁以上(《本经》)。解酒*(时珍)。

葛花

同谷。

消酒(《别录》。

弘景曰︰同小豆花,干末,酒服,饮酒不醉也)。肠风下血(时珍)。

金疮止血,敷之

卒喉痹。烧研,水服方寸匕(苏恭)。消痈

新三。

妇人吹乳︰葛蔓烧灰。酒服二钱。三服效。(《卫生易简方》)

疖子初起︰葛蔓烧灰。水调敷之,即消。(《千金方》)

小儿口噤,病在咽中,如麻豆许,令儿吐沫,不能乳食︰葛蔓(烧灰)一字,和乳汁点之,即瘥。(《圣惠方》)

铁葛(《拾遗》)

藏器曰︰根︰味甘,温,无*。主一切风,血气羸弱,令人壮健。久服,治风缓偏风。生山南峡中。叶似枸杞,根如葛,黑色。

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