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正念堂品牌中医创始人,西安正念堂中医馆馆长,正念堂中医不孕症研究所所长,孙曼之中医渭水学派学术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全球首届29名临床特聘专家之一。《和谐养生-中医不是传说》作者,中医心、脑血管病、妇科病专家,针灸和耳穴疗法专家,“合三为一”的特色新中医馆模式创造者,陕西省九三学社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雁塔区*协委员。擅长辩证用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针灸与耳穴相结合,主治:心脑血管病、脾胃病、颈椎腰椎病、各种风湿骨关节疾病。尤其擅长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以及不孕不育症的治疗。
前台-
泻*散加风药治疗产后风案(西安中医赵红*老师医案)
李常整理
高某女31岁病历号:94
1
-5-12首诊:
产后7月(母乳),乳汁不畅。形胖,产后体重增加明显(身高cm,体重62.5kg),月子里左边出汗,天热时左侧胳膊肩膀潮湿。怕冷,最近腰酸,腰冷,腰部酸困,坐着似有冷风感,腿冷,左膝痛,偶有脚跟痛,脚心疼。月经产后未至,以前月经正常,量少,行经3天,经前小腹凉,白带正。口唇长痘,牙龈疼痛,口干,偶尔口苦,易上火,偶尔乏力,饮正,温饮,知饥纳多,大便1-2天1次,成形,利,小便正,眠可。舌淡苔白腻,右关滑,左脉弱久按略弦数,迟沉
分析
结合脉证,病机为外寒里热,上热下寒。产后风在产后病中为常见病、多发病,产后感寒、受风其常见原因,以虚症多见。赵红*老师常以桂枝加附子汤为治疗产后风的常用方剂。然此患者形胖为痰湿内蕴之象,虽有肩膀潮湿、怕冷,腰冷,腰部酸困,腿冷等外受风寒湿症状,但同时口唇长痘,牙龈疼痛,口干,知饥纳旺等为明显的内热之征。舌润,苔白腻为寒湿之象;右脉软为湿,关滑脾胃有热,左脉软久按略数为湿中有热。
藿香5g升麻5g防风5g山栀10g石膏40g
甘草5g羌活5g独活20g牛膝15g夏枯草30g
威灵仙20g5付
按:
该方以泻*散加减。泻*散出于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泻*散本用以清脾胃伏火,但赵老师将其延伸治疗内、妇、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效如浮鼓。方中石膏辛寒以清其热,山栀苦寒以泻其火,两者联用共成清上彻下之功。脾胃伏火与胃中实火不同,仅用清降难彻此中伏火积热,故用防风,取其升散脾中伏火,取其“火郁发之”。防风与石膏、山栀并进,使能清降不伤胃之阳,升散能解伏积之火,顺其脾升胃降之性。藿香芳香醒脾,一振复脾胃气机,二以助防风升散脾胃伏火;以甘草调中,又有补土伏火之意。清泻与升发并用,配以醒脾和中以防泻脾所伤。羌活、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止痹痛,牛膝强腰膝、利关节,夏枯草苦寒清热。
方中使用了大量风药,风药在金元时期以前使用非常广泛,其作用远远不止祛风除湿。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具有升发、调达、疏泄之功,对气机郁闭、脉络淤阻等均有良效,药王唐.孙思邈的《千金药方》中不乏风药身影,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脾胃论》可谓风药云集,风药用的游刃有余。自从朱丹溪提出风药弊端,并给予抨击之后,近代医家视风药如虎狼,不敢轻易用之,深以为憾!
2
-5-17二诊:
上火好转,腰腿足疼痛好转,未出汗,口周长痘,腰略怕凉,服药后体重明显下降。脉沉,久按弦,略滑洪。
加连翘15g5付
按:诸症减轻,药证合拍,患者口周长痘,故在原方基础上加连翘清热解*。
3
-5-24三诊:
未长痘,口气重,肩不舒好转,左半身汗出,腰好转,略怕凉,足心偶疼,膝不舒。去连翘、升麻,
加桑寄生15g5付
按:患者日渐好转,痘消,故去连翘、升麻,腰不舒,加用桑寄生祛风湿,强腰膝。老师强调,治疗腰腿疼痛需遵循从上到下的原则,所以患者上部症状缓解后方加用强腰膝之药。
4
-5-31四诊:
口不干,全身疼痛减轻,未长痘,诸症减轻,脉弦滑洪数。
上方去夏枯草,石膏改为30g7付
按:痘消火退,故去夏枯草,然而余热未尽,故减石膏用量。
5
-6-7五诊:
诸症皆减。天热,盖少则腰酸,脚疼稍怕冷,初服药体重下降4-5斤,今变化不大,出汗一般,不长痘,口略干,大便1-2次/日,略溏,无余异常,脉滑弱。
葛根15g*芩5g*连3g甘草5g薏仁30g
羌活5g独活15g威灵仙20g桑寄生15g牛膝15g5付
按:患者服药有体重下降、诸症减轻乃药中病机。今大便稀薄,日1-2次,脉滑弱为湿热阻滞之象,故以葛根芩连汤升阳清热燥湿;薏仁利湿,使湿热从小便出,给予邪气以出路;然患者仍稍感腰酸、脚疼,稍怕冷,乃风湿寒邪未尽,故继续给予羌活、独活、威灵仙祛风除湿止痛;牛膝、桑寄生强腰膝、祛风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以该方善后可保无忧。又:泻*散为升散脾胃湿热之重剂,葛根芩连汤次之,此病案初用泻*散,后用葛根芩连汤加减,体现了由重到轻的用药原则。
目前,赵红*老师和北京当归中医的合作课程《赵红*讲中医经典》之《濒湖脉学》已经开课啦!
线上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