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略论黄芪归经 [复制链接]

1#

*芪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主治湿病、中风病、历节病、血痹病、虚劳病、水气病、*汗病等。

《神农本草经》*芪主治: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芪性味甘微温,归脾、心经,肾经,肺经。

归心经

*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由*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归肾经

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由*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熟地、川芎、芍药、川断、*芩、砂仁、糯米组成。主治:妇女妊娠、气血两虚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患,面色苍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

保元汤(《博爱心鉴》):由*芪、人参、肉桂、甘草、生姜组成。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少气畏寒,小儿痘疮,阳虚顶陷血虚浆清,不能发起灌浆者。

举元煎(《景岳全书》)由人参、*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组成。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如兼阴气虚寒者,桂、附、干姜随宜伍用。如兼滑脱者,加乌梅二个。或文蛤七、八分。

归脾经

*芪建中汤(《金匮要略》)由*芪、饴糖、桂枝、炙甘草、芍药、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芪、人参、甘草、白术、当归、橘皮、升麻、柴胡。主治: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胱白,大便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以及清阳下陷诸证。

归脾汤(《济生方》):由*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茯神、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组成。煎服时可加姜枣。主治:心脾两虚,思虚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舌质淡,苔白薄,脉细缓,脾不统血。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由*芪、当归组成。本方重用*苠,其与当归的比例不应小于5:1。主治:劳倦内伤,气弱血虚,阳浮外越,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以及妇人经行,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归肺经补气要药

人参养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芪、肉桂、人参、白术、甘草、茯苓、当归、熟地、白芍、陈皮、五味子远志等组成。主治:劳积虚损呼吸少气,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等,遗精加龙骨一两,咳嗽加阿胶甚妙。

防已*芪汤(《金匮要略》)由防已、*芪、甘草、白术、生姜、大枣组成。主治:卫表不固,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者。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由防风、*芪、白术组成。煎服时加姜三片。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本方又是老年人常用的补气固表方剂,对人体免疫机能具有调节作用,提高细胞免疫能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透脓散(《外科正宗》):由生*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组成。服时加入酒一杯可。主治:痈疡肿瘤,正虚不能托*,肉已成脓,外不勿溃,漫肿无头,或肿胀发热疼痛。

气有内外之分,补肌表之外气,应用*芪;补脏腋之内气则应用人参。如果因脏腑之内气虚乏,单单只用革芪提升于肌表,使得外气日见有余,而内气愈发不足,久之则会导致气虚而不能摄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