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他是清暑益气汤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210/6858103.html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盛夏酷暑,除了夏花灿烂之外,暑热邪气却也是令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而面对暑气侵袭人体,该怎么办呢?解暑的方法有很多种,清暑益气就是其中一种。一般提到清暑益气,可能大部分都会想到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的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最早提出清暑益气的却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都记载了清暑益气汤的妙用。

那么,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

原著记载,清暑益气汤由“*芪、苍术、升麻各一钱,人参、泽泻、神曲、橘皮、白术各五分,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各三分,青皮(去白)二分半,*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枚”等药组成。

而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却是由“西洋参,石斛,麦冬,*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组成。所以,对比二方,其实从根本上还是有区别的,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的病机是元气本虚、伤于暑湿,而主要作用在于健脾燥湿;而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的病机却是暑热伤津耗气,而主要作用在于养阴生津。然而,自王孟英清暑益气汤盛,而李东垣清暑益气汤隐,犹如金矿一般,被埋藏的很深,实在可惜。

对于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其中配伍也是极其精妙的,正如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解释道:“暑邪干卫,故身热自汗,以*芪甘温补之为君;人参、橘皮、当归、甘草,甘微温,补中益气为臣;苍术、白术、泽泻渗利而除湿;升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热,又以风胜湿也。湿胜则食不消而作痞满,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温,消食快气;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柏苦辛寒,借气味泻热补水;虚者滋其化源,有以人参、五味子、麦门冬,酸甘微寒,救天暑之伤于庚金为佐。”

其实在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是由补中益气汤(*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和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化裁而成的,至于补中益气汤的作用,从方名就一目了然,而生脉散呢?为什么这么用呢?李东垣认为,如果脾胃虚弱的人,尤其是遇到六七月的梅雨,万物都是湿润的,人体容易出汗,而汗又容易沾在衣服上,这样会导致湿气更旺,还会助长热邪,如果再感受暑邪,就会导致“骨乏无力,其形如梦寐间,朦朦如烟雾中,不知身所有也”,于是圣人创立治疗原则,夏月宜补,应该补益真元,而不是补热火,所以用“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这与孙思邈所说的“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一脉相承。此处生脉散的作用正如《汤头歌诀》中所说的那般——“保肺清心治暑淫”。

由此可见,李东垣的这个清暑益气汤也绝非泛泛之辈,那么,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既然这么厉害,那它的适应证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平素气虚,再加上感受暑湿之邪气,从而导致头痛身热,口渴自汗,不思饮食,胸闷身重,大便溏泄,小便*赤等症状,舌脉上常以舌质淡、舌苔腻、脉虚弱等为辨脉要点。

所以李东垣设置清暑益气汤以清燥之剂清热益气、化湿生津,达到湿热去而脾运健、津液复的目的。而且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并不拘泥于夏季暑日才能用,而且也不仅仅可以用于属湿之病,还可以用于气虚湿热之证。

Hello,伙伴们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