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佳明老师午间医案分享生白术治疗津虚便秘 [复制链接]

1#
中西医治疗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09/5608545.html

各位同道下午好,今天这个病例蛮典型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五十七岁的一个男性,江苏人,他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年9月21号,因为反复头晕三十余年加重伴便秘六年,来找我看的。

患者三十年前出现这个头晕,没有恶心,呕吐,没有天旋地转,没有二便失禁,没有抽搐,没有惊悸,当地治疗就是稍有好转,但是反复发作,这次因为有头晕,便秘,口腔溃疡,口不干,口苦,乏力,觉得累,疲劳,失眠难入睡恶梦。没有恶寒,有怕冷,但是没有恶风,没有鼻塞,没有流鼻涕,小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是沉细的。

经辩证分析:我们根据患者眩晕、口苦这个症状辨为半表半里阳证,为少阳病,舌质淡,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属于太阴病。六经辨为少阳太阴合病。

辨方证

小柴胡汤和苓桂术甘汤/p>

柴胡15克,*芩12克,半夏12克,*参12克,黑枣10克,甘草6克,茯苓30克,桂枝6克,生白术60克,酸枣仁20克,龙骨、牡蛎(先煎)各20克。

这里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大剂量的生白术。患者便秘,但是无所苦,这个便秘,不是阳明的便秘,这个便秘是三到四天来一次,然后很硬结。他自己所说的有时需要用手去抠。

开了四天,患者9月30日来复诊,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效果,他自己也感觉很惊讶,能够达到那么好的效果。他30号来复诊的时候,服用上面药以后,症状明显好转。

头晕明显减轻了,大便变成每天一次,成型,没有口干口苦,舌质淡白,脉玄细。他描述,这个大便不会再出现要用手去抠的一个表现。就是觉得服用中药后非常舒服,大便好。患者症状改善比较明显,那么就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开了8剂。

三诊,10月8号,头晕已经明显好转,但出现耳力下降,在耳鼻喉科也治疗过,效果改善不明显。自述还有一个症状就是早泄,患者没有腹痛,没有恶心,呕吐,没有耳鸣,觉得耳朵有堵塞感。舌质淡,苔白,脉沉弦。考虑为阳虚水犯,少阳太阴合病,在原来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真武汤。

剂量为柴胡12克,*芩10克,半夏10克,*参12克,甘草6克,生白术60克,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附子10克(先煎半小时)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四诊,12月13号。患者没有听力下降了,听力恢复正常,没有头晕,主要是怕冷,没有口干,没有口苦,小便正常,大便正常,基本保持大便每天一次。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尺脉弱。考虑以太阴病为主,用了四逆法,温化水饮。

拟方/p>

附子10克先煎半个小时,干姜10克,甘草6克,生白术20克,苍术20克,陈皮20克,砂仁10克,淫羊藿20克,菟丝子20克

就是看一下他的后面滴效果疗效怎么样,现在的患者其他症状基本没有了,留下一个怕冷,就是太阴病,他也是里虚寒,阳气不足的这么一种表现。还有一个症状状需要解决的就是一个早泄,我们也按照这个思路给他调一下。

这个病人治疗是算比较成功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解决了他的一个头晕的问题,解决了困扰着他六年的便秘问题,就是说原来一直那个便秘,就是用手去抠比较硬结,比较难受的这种状态。

我们治疗便秘,不是用阳明的下法,这个便秘重点用了一个生白术,就是在辨证的基础之上,我们用的苓桂术甘汤,生白术在这里起到一个治疗便秘调整的一个作用。

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生白术用于通便时,常与枳实同用,每天30-60克入煎剂。

《本草求真》认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甘,既能燥湿实脾,又能缓脾生津,且其性微溫,服之能健脾消谷,为补脾脏第一要药也”。脾胃得补,升清降浊,能促进排便功能,因此用白术治便秘有效。

历史记载

运用白术治疗便秘,最早记载于《伤寒论》第条“若其大变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徐灵胎《伤寒论类方》云:“白术生肠胃之津液。”

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强调云:“谁谓白术之加,不足以濡大便哉?

《王旭高医书六种》作如下认识:“白术生肠胃之津液,大便硬是肠之津液干枯,故加白术。”用白术治疗便秘有三宜:宜患者有中焦虚内湿蕴结之象,如舌苔腻;宜用生白术而非炒白术;宜用较大剂量而非一般常规剂量,白术苦温性燥,但是虽“燥”犹“润”,在生用、大剂量(30~60克)、煎服的情况下,确有润下通便之功。

白术生津的作用更强些,临床上常用其治疗津虚便秘证收效甚捷。

《金匮要略》上的一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去桂加白术汤方:白术二两附子一两甘草一两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方中白术量最大,仲景此意甚明,由于汗多伤津导致脾虚便秘,就加白术生津润肠通便。可以说张仲景是第一个用白术生津通便的提出者。

北京巳故四小名医魏龙骧在国内,首先,通过临床实践,提出白术主要作用是健脾生津。并将其用于脾虚便秘证,得到全国很多有识之士欣尝并验证,开了白术新用之先河。

我也是从这里开始改变了对白术的狭窄认识,从此走上了大量用生白术的临床实践,少则30g,多则g,并取得了屡用屡效的佳绩。

这里先引一段魏龙骧先生的医案供大家欣尝:“高龄患便秘者实为不少。一老人患偏枯,步履艰难,起坐不便,更兼便秘,查其舌质偏淡,苔灰黑而腻,脉见细弦。此乃命门火衰,脾失运转,阴结之象也。

处方以生白术60g为主,加肉桂3g,佐以厚朴6g,大便遂能自通,灰苔亦退,减轻不少痛苦。类似病人,亦多有效,勿庸一一例举。”魏老先生还谈到:便干结者,阴不足以濡之。然从事滋润,而脾不运化,脾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终属治标。重用白术,运化脾阳,实为治本之图。故余治便秘,概以生白术为主,少则30--60克,重则--克,便干结者加生地以滋之,时或少佐升麻,乃清降浊之意。

若便难下而不干结,或稀软者,其苔多呈黑灰而质滑,脉亦多细弱,则属阴结脾约,又当增加肉桂、附子、厚朴、干姜等温化之味,不必通便而便自爽。《名老中医医话---魏龙骧医话》

我就和大家分交流到这里,这个病例比较典型。这个也可以我们提供另外一种思路,也就是说,我们在六经辨证的基础治疗这类疾病效果是很好的。

文字整理:楠,明岩和琦。

感谢志愿者小组工作人员

佳明老师午间医案分享1

佳明读书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