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配伍中的奇效药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升麻伍生地

这种配伍属于升降配对。升麻助生地*上行,清肺胃之热而凉血止血。《本草新编》云;“夫吐血出于胃,衄血出于肺,止血必须地*,非升麻不可止……”王绵之对此段经文深思敏悟,颇具见解,且更有发挥。他说,《本草新编》之所以云生地*非配升麻不效,是因为生地*甘苦而寒,能清热凉血止血;升麻性主升举上行,伍以生地*,可载生地*甘苦寒凉之药性上达肺胃而清肺胃之热.以达凉血止血之功。然而,先生又认为,升麻毕竟辛散升发,性主上行,量大耗气,有碍于止血。因此,他强调升麻虽需用但剂量宜轻,且佐之以微量*连以坚阴降火,方能相济而成功。如先生治一李姓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据其形体羸瘦、干咳少痰、咯血鲜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的综合表现,确认咯血当属阴虚火旺、肺络灼伤所致。处方:生地*15克,升麻2克,*连1.5克,玄参10克,茜草炭10克,黛蛤散10克.生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天后,咯血渐止,干咳、咽干、五心烦热亦相继而愈,续投六味地*丸调治月余固本善后。

二、桂枝伍白芍

这种配伍为动静配对。桂枝伍白芍,从阳而扶卫,走阴而益营,解表邪,和里气,营卫自调。桂枝配芍药,具有良好的调和营卫气血作用,对其配对的作用机制,先生阐述得十分精辟。王绵之说;“桂枝辛甘而温,气薄升浮,能解肌表、通阳气而入卫祛邪。芍药味酸而寒,性涩收敛,能敛阴液、养营血而入营和里。二药合用,一气一血,一收一散,一动一静,开合相济,使表邪得解,里气和而营卫自调——融‘汗’‘补’二药于调和营卫一法。”

三、*连伍肉桂

这种属于寒热配对。*连伍肉桂,泻心火,制阳亢,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连、肉桂相伍同用,首出《韩氏医通》,后冠名为交泰丸。王绵之先生对该二药的配伍关系独具见解,认为:“*连味苦性寒,寒可清火,苦能降泄,故能泻心火、降心中之阳下归于肾而不独盛于上;肉桂辛甘大热,能温肾阳,引火归原,致肾中之阴得以气化而上济于心。”如先生治一持续2年久治不愈的遗精、不寐患者,根据患者常年头晕耳鸣、腰酸梦遗、心悸怔忡、五心烦热、舌红、脉数的主证特点,拟方:*连1.5克,生白芍15克,肉桂3克,阿胶10克(烊冲),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先煎),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诸症显减,后随病情变化而略作加减,共服药20剂病愈。

四、*连伍半夏

这种属于苦辛配对。*连配半夏,辛开苦降,调肠胃,畅气机,善治胃热痰结呕吐。*连与半夏同用,重在调胃肠、理气机、和阴阳。先生说:“*连苦寒,功擅清热燥湿、和胃止呕;半夏辛温,善化痰浊积聚、降气宽中。二药同用,取*连之苦降,以清痰湿所生之热,用半夏之辛开,理湿所壅之结。”先生将此法运用于伴有心下痞闷、胸脘胀满,或呕逆欲吐,或咳痰黏稠,或肠鸣泄泻,舌苔*腻、脉象濡数等痰热互结,或湿热中阻、气机失畅的多种病证,屡获效验。他还将此法变通剂型,移用于小儿胃热呕吐病证,每每得心应手。方法是取*连、清半夏、干姜,药量比例依次为1∶2∶3,各研细末后过目筛,并用均筛混合法充分和匀储瓶备用,用时按体重和病情,每服0.3~1g,每天2~3次,温水调下。

五、芍药伍甘草

这种属于酸甘配对。芍药伍甘草,甘酸化阴,有缓肝和脾、益气养阴、缓急止痛等功效。白芍与甘草同用,乃《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亦是伤寒家推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的基本组成之一。先生极为推崇此二药的协同作用及其在方剂学中的地位,称赞芍药甘草汤起到“开酸甘化阴之先河,标调和肝脾之楷模”的作用。如治一诸药无效一月之久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先生据其呃声急促,伴有口干舌燥、舌红脉细数等特征,施以芍药甘草汤合益胃汤化裁[生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连1.5克,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麦冬10克,绿萼梅6克(后下),佛手花6克(后下)],先后服药10剂,呃逆即止,口干舌燥亦渐除。

六、浙贝伍连翘

这是相使配对。浙贝母合连翘,清热*、化痰浊、开郁滞,有散结消肿之功。浙贝母味苦性寒,有清热化痰、开郁下气的作用;连翘味苦性凉,具清热泻火、消肿散结之功效。《药品化义》谓其“总治三焦诸经之火,一切血结气聚,无不调达而通畅也”。先生对此二药配对所形成的清热*、化痰浊、开郁闭、散结肿之功能尤为赏识,临床习将其相使配对,且加大剂量,掺揉于治疗痰火郁结而致的瘰疬、瘿瘤等方药之中,因药力专宏,屡治屡验。如治一数年经治不愈的淋巴结核患者,先生抓住口苦、便结、舌红、苔*燥而腻等主证,拟方:浙贝母15克,连翘15克,玄参15克,皂角刺15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生大*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随证略作加减,共服25剂,结核消散,诸症悉除。

七、当归伍桂枝

这是气血配对。当归伍桂枝,补中有行,行中有补,既可补血温经又能通阳行血,血虚寒凝所宜。先生认为,当归虽主入血,然其味甘、气轻、质重,集补血、行血、温阳于一体,故血虚者能用,血瘀者亦能用;桂枝虽入气分,然其味辛甘而气厚,味辛通阳,气厚助热,甘则补虚,故阳遏者能用,阳虚者亦能用。且归桂合用,即属气血配对,内涵动静相兼,寓补于行,寓行于补。本组对药广泛适用于具有血虚寒凝的多种病证。先生十分重视此二药在《伤寒论》当归四逆汤中的配伍作用,临证常以二药为主,配合其他药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麻痹症、雷诺病等,收到良好效果。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推荐阅读根骶能量健康疗法

-文完-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年一定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