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斑病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lx/郁金
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广西莪术、姜*、莪或川郁金的干燥块根。前三种分别习称“温郁金”和“*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多系栽培,主产于四川、广西、浙江等地。原植物生于土质肥沃湿润的向阳水旁或田地。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以土层深厚肥沃、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寒。入肝、心、肺经。功效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临床用名有郁金、玉金、醋郁金。
《药性论》:单用亦可。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磨服之,亦啖马药,用治胀痛。
《开宝本草》:味辛、苦,寒无*。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
《本草衍义》: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
《珍珠囊》:辛苦,阴中微阳。凉心。
《汤液本草》:味辛苦,纯阴。
《本草发挥》:洁古云:郁金,味辛、苦,纯阴。凉心经。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无香,属土与水。性轻扬,能致达酒气于高远也。正如龙涎无香,能散达诸香之气耳。因轻扬之性,古人用以治郁遏不能散者,恐命名因于此始。
《本草蒙筌》:味苦,气寒。纯阴。属土与金,有水。无*。凉心经下气,消阳*生肌。禁尿血,除血淋,兼驱血气作痛;破恶血,止吐血,仍散积血归经。因性轻扬上行,又治郁遏殊效。名由此得,曾载《本经》。
《本草纲目》:郁金入心及包络,治血病。《经验方》治失心癫狂,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有妇人颠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络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庞安常《伤寒》云:斑豆始有白泡,忽搐入腹,渐作紫黑色,无脓,日夜叫乱者。郁金一枚,甘草二钱半,水半碗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为末,入真脑子(炒)半钱,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调下,不过二服,甚者*气从手足心出,如痈状乃瘥。凡胸膈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急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李巽岩为雷州推官,鞫狱得此方,活人甚多也。
血气心腹痛,产后败血冲心欲死,失心癫狂蛊。
《本草经疏》:郁金禀天令清凉之气,而兼得土中金之味,故其味辛苦,其气寒而无*。洁古论气味俱薄,阴也,降也,入酒亦能升。入手少阴,足厥阴,能通足阳明经。辛能散,苦能泄,故善降逆气。入心、肝、胃三经,故治血积。气降而和,则血凝者散,故主生肌止血。其破恶血,治血淋尿血,主金疮者,调气行血之功也。单用亦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积聚。温醋磨服之,入心凉血,故洁古用以凉心。入足阳明,故治阳*入胃,下血频痛。其性轻扬,能开郁滞,故为调逆气,行瘀血之要药。
简误: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以上诸血证者,正谓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此药能降气,气降即是火降,而其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不妄行。丹溪不达此理,乃谓其上行治血则误矣。凡病属真阴虚极,阴分火炎,迫血妄行,溢出上窍,而非气分拂逆,肝气不平,以致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即用之亦无效。
《雷公炮制药性解》:郁金,味辛苦,性温,无*,入心、肺二经。主下气破血开郁,疗尿血淋血金疮。楚产蝉肚者佳。
按:郁金《本草》言其性寒,自《药性论》始言其治冷气。今观其主疗,都是辛散之用,性寒而能之乎。夫肺主气,心主血,郁金能行气血,故两入之。丹溪云:属火而有土与水,故人用以治郁遏不散者,故名。
《药性解》:郁金,味辛苦,性温,无*,入心、肺二经。主下气破血开郁,疗尿血淋血金疮。
按:郁金《本草》言其性寒,自《药性论》始言其治冷气。今观其主疗,都是辛散之用,性寒而能之乎。夫肺主气,心主血,郁金能行气血,故两入之。丹溪云:属火而有土与水,故人用以治郁遏不散者,故名。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温。善下气,破恶血,去血积,止吐血衄血,血淋尿血,及失心癫狂蛊*。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结聚气滞,心腹疼痛,及产后败血冲心欲死,或散或丸,或以韭汁、姜汁、童便、井花水俱可,随宜调服。若治痔漏肿痛,宜水调敷之。耳内肿痛,宜水调灌入,少顷倾出即可愈。
《本草乘雅半偈》:金本克木,反为木用,故名郁金。其轻达有金象,其高远似春暄。
经云:藏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设遏逆于中,则萎畅于四支,为结、为积、为宿、为淋矣。与香薷合其德,略有异同。香薷偏于卫与阳,郁金偏于营与阴。将形藏,弥玄府,敷幽门则一耳。
《本草易读》:内容:辛,苦,寒,无*。开结气,破恶血,驻血淋,已金疮。治癫狂之失心,止血气之刺痛。
疗妇人月经之逆行,除产后败血之上攻。最凉心热,亦散肝郁。
生蜀川及西戎。苗似姜*。今广南江西亦有之,不及蜀川者佳。
产后心痛欲死,烧末醋下。(验方第一。)
吐衄血,为末井水下。(第二。)
自汗不止,为末,卧时敷乳上。(第三。)
尿血不定,葱白煎末服。(第四。)
中砒*,蜜水下末。(第五。)
痔疮肿痛,水合敷之。(第六。)
耳内作痛,为末水合入耳,急出之。又炒盐布包熨之,良效。(第七。)
白金丸,郁金(七两)白矾(三两)
水丸服。治失心癫狂。(诸方第一。)
《本草新编》:郁金,味苦,气寒,纯阴,无*。入心、肺、肝三经。血家要药。又能开郁通滞气,故治郁需之,然而,终不可轻用也。因其气味寒凉,有损胃中生气,郁未必开,而胃气先弱,殊失养生之道矣。至于破血、禁血、止血,亦一时权宜之用,病去即已,而不可恃之为家常日用也。
或问郁金解郁,自然不宜多用,但入之补剂之内,不知可常服乎?夫郁金解郁,全恃补剂,无补剂则郁不能开,多补剂则郁且使闭。故郁金可暂用于补之中,而不可久用于补之内。
或问郁金为血家要药,而朱丹溪又有治血则误之语,何也?夫郁金乃入血分之气药,其治诸血症,正因血之上行,皆属于内热火炎。郁金能降气,而火自降矣,况性又入血分,故能降下火气,则血自安经而不妄动也。丹溪之论,唯真正阴虚火动,以致呕血、咳血,非关气分之拂逆者,则宜忌之耳。
《本草备要》:宣,行气解郁;泻,泄血破瘀。
辛苦气寒。纯阳之品,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包络,兼入肺经。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行滞气,亦不损正气;破瘀血,亦能生新血。治吐衄尿血,妇人经脉逆行,经不下行,上为吐衄诸证,用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便,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血气诸痛,产后败血攻心,颠狂失心,颠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证属有余。此病多因惊忧,瘀血塞于心窍所致。郁金七两,白矾三两,米糊丸服,名白金丸,郁金入心散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痘*入心,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煮干焙研末,冰片五分,每用一钱,加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治斑痘始有白泡,忽搐入腹,紫黑无脓。下蛊*。同升麻服,不吐则下。
《本经逢原》: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入心及包络。治吐血衄唾血血腥,破恶血血淋尿血,妇人经脉逆行,产后败血冲心,及宿血心痛,并宜郁金末,加姜汁、童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加入四物汤。一妇患失心风癫十年,用郁金四两,佐明矾一两为丸,朱砂为衣,才服五十丸,心间如有物脱去,再服而苏。以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朱砂安神故也。又能化癥瘕为水,岭南蛊*为害,初觉胸腹痛,即用升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急痛,以米汤调郁金末三钱服之,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此李巽岩为雷州司理鞠狱得此方,活人甚多。按以上诸治,其功皆在破宿生新,今世误以为诸血圣药,病者不惜重费,医者藉为射利,咸以姜*代充,为害非浅。凡属阴虚失血,及阴火迫血上逆,咸为切禁。
《本草从新》:内容:(宣、解郁、泻、凉血破瘀。)
辛苦微甘。气寒。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包络。兼入肺经。凉心热。散肝郁。破血下气。治吐衄尿血。妇人经脉逆行。(经不下行、上为吐衄诸证、用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便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血气诸痛。产后败血攻心。颠狂失心。(颠多喜笑、尚知畏惧、证属不足、狂多忿怒、人莫能制、证属有余、因惊忧痰血塞于心窍所致、用郁金七两、白矾三两、薄荷糊丸、名白金丸、郁金散恶血、白矾化顽痰。)痘*入心。(因瘀血凝滞、而痘疹陷伏者、可用。)阳*。生肌定痛。能开肺金之郁。故名。今医用此开郁。罕效。如真阴虚火亢吐血。不关肺肝气逆。不宜用也。(近日郁证、多属血亏、用破血之药开郁、郁不能开、而阴已先败、致不救者多矣。)出川广。体锐圆如蝉肚。外*内赤。色鲜微香。折之光明脆彻。苦中带甘者乃真。(今市中所用者、多是姜*、并有以蓬莪术伪之者、俱峻削性烈、挟虚者大忌。)
《得配本草》:辛、苦,寒。入手少阴、厥阴经。凉心,散郁,破血下气。治血气心腹诸痛,妇人经脉逆行,吐血衄血,产后败血冲心,失心颠狂,痰迷心窍,痘*入心,挑生蛊*。
得甘草、猪心血、冰片,治痘*入心;得明矾,治痰痴。配葱白,治尿血、配升麻,治挑生蛊*。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者,鱼肉能反生于腹中,须此解之。佐藜芦,决风痰壅滞;佐槐花,解热*;调韭汁、姜汁、童便,治逆经;冲淡竹沥,降痰火。气降火亦降。
阴虚火炎,气虚胀滞,吐血不关气郁者,禁用。
《本草求真》:[批]入心,散瘀通滞。
郁金专入心。辛苦而平。诸书论断不一,有言此属纯阴,其论所治,皆属破气下血之说。有言性温不寒,其论所治,则有疗寒除冷之谓。究之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凡有宿血凝积及有恶血不堪之物,先于上处而行其气,若使其邪、其气、其痰、其血在于膈上而难消者,须审宜温、宜凉,同于他味兼为调治之。震亨曰:郁金属火与土,其性轻扬上行,治吐血衄血,唾血血腥,及经脉逆行,并宜郁金末加韭汁、姜汁、童尿同服,其血自清。痰中带血者,加竹沥。又鼻血上行者,郁金、韭汁加四物服之。如败血冲心,加以姜汁、童便;去心疯癫,明矾为丸,朱砂为衣;与受蛊*,加以升麻之类。《经验方》治失心癫狂,用真郁金七两,明矾三两,为末,薄糊丸,白汤下。又妇人癫狂十年,至人授此。初服心胸间有物脱去,神气洒然,再服而苏,此惊忧痰血结聚心窍所致。郁金入心去恶血,明矾化顽痰故也。又《范石湖文集》云:岭南有挑生之害。于饮食中行厌胜法,鱼肉能反生于人腹中,而人以死,则阴投其家,初得觉胸腹痛,次日刺人,十日则生在腹中也。凡胸膈痛,即用长麻或胆矾吐之;若膈下痛,即以米汤调郁金末二钱服,即泻出恶物。或合升麻、郁金服之,不吐则下。若使恶血、恶痰、恶瘀、恶淋、恶痔在于下部而难消者,俟其辛气既散,苦气下行,即为疏泄,而无郁滞难留之弊矣。此药本属入心散瘀,庞安常伤寒论方云:斑痘始有白泡,勿搐入腹,紫黑无脓,用郁金一两,甘草二钱半,水半杯,煮干,去甘草,切片焙研末,入冰片五分,每用一钱,以生猪血五七滴,新汲水下。因瘀去而金得泄,故命其曰郁金。书云,此药纯阴而寒者,因性主下而言也。有云是药性温而言者,因气味辛香主上而言也。各有论说不周,以致理难画一耳,因为辨论正之。
《神农本草经读》:气味苦、寒,无*。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唐本草》)陈修园曰:时医徇名有二误:一曰生脉散,因其有“生脉”二字,每用之以救脉脱,入咽少顷,脉未生而人已死矣。一曰郁金,因其命名为郁,往往取治于气郁之症,数服之后,气郁末解,而血脱立至矣,医道不明,到处皆然,而江、浙、闽、粤尤其甚者。
《本草便读》:解郁宽胸。心肺可通肝可及。辛开苦降。血瘀能逐气能宣。因其质属芳香。豁痰涎于心窍。却谓性偏寒燥。疗癫痫于肝家。广产者色*。善行气而有功肺部。川产者色紫。能破血而兼达营中。(郁金辛苦而寒。善宣善达。入上焦心肺二经。功专破血行气。气行血开。则郁自解。痰自降。其所以祛心窍痰涎恶血者。皆无非辛散苦降之功。川产者色紫质坚。稍有区别耳。郁金之功。皆取其苦辛香燥。逐瘀行气力量。若病因虚而致者。不可用也。)
《本草撮要》:内容:味辛。入手少阴厥阴经。功专去恶血。破结聚。得明矾治失心癫狂。得甘草、片脑。治痘*入心经不下行。上为吐衄。及下为尿血。用郁金末、韭汁、姜汁、童便服。痰中带血加入竹沥。
《本草害利》:
〔害〕今医用此开郁,罕效。如真阴虚火亢吐血,不关火炎,搏血妄行溢出上焦,不关肺肝,气逆以伤肝吐血者,不宜用也。近日郁症,多属血虚,用破血之药开郁,不能开而阴已先败,致不救者多矣。今市中所用者,多是姜*,并有以蓬术伪之者,俱峻削性烈,病挟虚者大忌。〔利〕苦辛微甘,气寒,人心及包络、肺、肝四经。开血积气壅,生肌定痛,本入血分之气药。其治吐血衄血,妇人经脉逆行者。血属火炎,此能降气,气降即火降。而性入血,故能导血归经,解肝郁,泻火凉血破瘀。〔修治〕有川产、广产,其根体锐圆如蝉腹,外*内赤,去皮火干,色鲜微香,折之光明艳彻,苦中带甘者乃真,敲碎入煎,或磨汁冲。
《本草分经》:辛、苦、微甘。轻扬。上行入心包、心、肺,凉心热,散肝郁,破血下气。治经水逆行,气血诸痛。耗真阴。
《本草思辨录》:《唐本草》于郁金曰辛苦寒,甚是。于姜*曰辛苦大寒,其实温而非寒。惟以为大寒,故云除风热。邹氏不察,亦沿其误。并以姜*主心腹结积,为治在上。郁金主血淋尿血,为治在下。意在求精求切,而不知其实非也。
姜*辛苦温而色*,故入脾治腹胀,片子姜*兼治臂痛,是为脾家血中之气药。郁金苦寒而外*内赤,性复轻扬,故入心去恶血,解心包络之热。其治淋血尿血与妇人经脉逆行,皆相因而致之效,是为心家之血药。此皆历试不爽者,《唐本草》可不必过执矣。
《本草择要纲目》:
辛苦寒无*。属火与土有水。其性轻扬。上行入心及胞络。
补血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治阳*。祛胃下血频痛。
《饮片新参》:形色:皮皱灰白,内色淡*,结晶。
性味:异香微苦凉,有松楣气。
功能:宽胸开郁,祛瘀理气。
分量:八分至一钱半。
用法:生用。
禁忌:肝旺血燥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
为姜科植物姜*、郁金或莪术的块根。冬、春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晒干。
姜*:栽培或野生于平原、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江西、台湾等地。
郁金: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莪术: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中药大辞典》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晒晾,润进,切片,晒干。
1.郁金煎剂、水浸液分别对伤寒杆菌、麻风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2.郁金所含姜*素有促进胆汁分泌利胆作用。温郁金能增强肝脏解*作用,有促进肝细胞损伤修复、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3.郁金挥发油有增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作用。从郁金中提取的镁、钾络合物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
4.郁金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郁金及以郁金为主药的白金丸有降血脂的作用。郁金所含姜*素有抗溶血作用。
5.郁金有利尿、抗肿瘤作用。郁金挥发油有镇痛作用。郁金二酮有明显抑制中枢系统的作用。
(整理/唐鹏)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