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脾胃论中的一方,是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 [复制链接]

1#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简称升阳汤,出自《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是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之一,李东垣认为,脾胃为人体元气之本,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变生诸病。脾主升胃主降,脾气升发而散精,元气才能充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才能维持正常,外邪才不能入侵。若由于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劳逸过度,引起脾胃受伤,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气不升,元气亏虚,则阴火内生,变生百病。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由柴胡一两五钱,甘草(炙),*芪,苍术(泔浸,去黑皮,切作片子,日曝干,锉碎炒),羌活各一两,升麻八钱,人参,*芩各七钱,*连(去须,酒抄制)五钱,石膏少许,(长夏微用,过时去之,从权)。上件咀,每且三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早饭后、午饭前,间日服。此方剂以柴胡为主,以升发清阳,利疏泄,以促进脾胃运化和升降。*芪,人参,炙甘草甘温益气,苍术燥湿健脾,升麻可引清气上升,羌活是风药,可散可升,此方意在升阳以散火郁,正合《内经》“火郁发之”的宗旨,另外,恐柴胡一味升阳不足,用此二味以为助。*芩,*连,少量石膏泻阴火,清热燥湿。全方共奏甘温补脾益气,升发阳气,清泻阴火之功。

服药宜忌也有详细的说明,服药之时,宜减食,宜美食。服药讫,忌语话一二时辰许,及酒、湿面、大料物之类,恐大湿热之物,复助火邪而愈损元气也。亦忌冷水及寒凉淡渗之物及诸果,恐阳气不能生旺也。宜温食及薄滋味,以助阳气。大抵此法此药,欲令阳气升浮耳,若渗泄淡味,皆为滋阴之味,为大禁也。虽然,亦有从权而用之者。如见肾火旺及督、任、冲三脉盛,则用*柏、知母,酒洗讫,火炒制加之,若分两则临病斟酌,不可久服,恐助阴气而为害也。小便亦或涩,当利之,大便涩,当行之,此亦从权也,得利,则勿再服。此虽立食禁法,若可食之物,一切禁之,则胃气失所养也,亦当从权而食之,以滋胃也。

本方体现了李东垣甘温之剂补中而升阳,甘寒以泻火除热的治疗法则,其配伍特点为标本兼顾,温清并用,脾胃气虚为本,阴火上干为标。以温补为主,清热只是权宜之计,并非并重而用。另外,甘寒凉药与甘温之品合用也不至于损伤脾气。本方适用于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以虚为主的脾胃病变所致诸证。脏腑肢体皆禀受于脾胃,脾胃气虚,则众体元气无以禀附,故阳气下陷,阴火上乘。此类发热多见于过劳后增重,一经休息则热减,即《内经》所说的“阳气者烦劳则张”。但此热多缠绵,经久不退。不能食而肌肉削,乃为本病。其右关脉缓而弱,乃为本脉。

本证脾胃脉中兼见弦脉,或见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一二证,此肝之脾胃病。当于本经药中,加风药以泻之。本证脾胃脉中兼见洪大,或见肌热,烦热,面赤而不能食,肌内消一二证,此心之脾胃病。当于本经药中,加泻心火之药。本证脾胃脉中兼见浮涩,或见气短、气上,喘咳、痰盛,皮涩一二证,此肺之脾胃病也。当于本经药中,兼泻肺之体,及补气之药。本证脾胃脉中兼见沉细,或见善恐欠之证,此肾之脾胃病,当于本经药中,加泻肾水之浮,及泻阴火伏炽之药。对于不同的季节,李东垣主张加入时令药,即“用寒远寒,用热远热”这一治疗原则。当然,内容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有专篇),就如本方剂的石膏,在长夏用,而过时不用,当然,这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此用药原则,不限于本方剂。

总之,本方剂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可用于治疗脾胃亏虚气虚下陷而导致的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以及男性遗精阳痿、夜尿频多、女性白带量多、经期提前、小腹坠胀等病症。临床还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气虚的感冒发热,口疮,水肿等。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的“阴火”,该如何理解

李东垣认为“脾胃阴阳升降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你怎么看

李东垣的一方,多数人不太注意

中医有“怪病多痰”的说法,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形体消瘦,汗出气短,心烦欲呕,张仲景的一方很好

众兴药材

您的赞礼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