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小说中,全真教丘处机虽然武功遇强则弱,遇弱则强,但却是侠肝义胆豪气干云,在真实历史中,作为道教全真派龙门派祖师的邱祖,也同样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今天“燕九节”,正是邱祖宝诞,咱们一起来听听道教祖师丘处机的故事。
邱祖,名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后人称其为“长春真人”、“邱神仙”,經常携一蓑,又称“蓑衣先生”。于19岁拜师王重阳,为全真七子之一;他光大了全真道,为龙门派的创始人。邱祖不仅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满腹经纶、通晓古今的有志之士。邱祖为南宋、金朝、蒙古帝国统治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所共同敬重,并因以74岁高龄而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行程里)。
人物生平:
年(皇统八年)农历正月十九日,邱祖生于山东登州栖霞。自幼失去双亲,尝遍人间辛苦。年未弱冠,志慕玄风。少年时栖身村北的公山,过着“顶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饮松风”的生活。
十九岁时开始学道,于年拜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为师,重阳祖师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
年(大定九年),王重阳祖师携弟子4人西游,途中得道飞升于汴梁城,嘱咐:“处机所学,一任丹阳。”自此,邱祖在马丹阳祖师的教诲下,知识和道业迅速长进。邱祖在重阳祖师仙化后入磻溪穴居,历时六年,行携蓑笠,人称“蓑笠先生”。后又赴饶州龙门山(今宝鸡)隐居潜修七年,这期间,他“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生活极为清苦,但“静思忘念,密考丹经”,潜心于养生学和道学的研究,并广交当地文人学士,获得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年(大定二十八年)三月,邱祖应金世宗召,从重阳祖师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阳、马丹阳祖师像于官观,并职“高功”,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对皇帝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诫。此时邱祖已名声大振。
年(明昌二年)秋,邱祖东归故里,修建了一处修道之所,金章宗赐匾额“太虚观”,即后来的太虚宫。因该宫地处滨都里村,栖霞人俗称之“滨都宫”。
一言止杀:
年(兴定六年)四月,邱祖途经铁门关抵达“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实现了龙马相会(成吉思汗属马,邱祖属龙)。成吉思汗称他为“神仙”。同年秋冬,成吉思汗三次召见邱祖,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邱祖向他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为回应。及后,成吉思汗下诏耶律楚材将这几次的对话编集成《玄风庆会录》。
年(元光二年)春天,邱祖向成吉思汗辞行,成吉思汗下诏豁免全真道的赋役,并沿途派兵护送,一行人于冬天抵达宣德府。跟随邱祖一路西行的十八名弟子之一的李志常,根据一路上的西行见闻,后来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年(正大元年)春天,邱祖应燕京官员的邀请主持天长观。年(正大四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赠“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即诏请邱祖掌管天下道教。
年(正大四年)农历七月初九日,邱祖在长春宫宝玄堂羽化登仙,享龄80岁,瑞香氤氲整个北京城三日,世人称奇。元世祖时,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天下百姓为纪念“邱神仙”的无量功德,遂定其生辰正月十九为燕九节,岁岁庆祝至今,现已成为京津地区的著名风俗之一。
历史评价:
成吉思汗:天锡仙翁,以寤朕志。
乾隆帝: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中央民族大学著名学者牟钟鉴教授亦评价邱祖说,“以宗教的社会安定功能而言,邱处机不仅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人,也是中国宗教史上第一人”,他体现了全真“仁爱无私、尊道贵德、包容通和、坚毅忠勇”的高尚品质。
史学界也评价“邱处机以超常的见识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动成吉思汗,止杀救民,积无量功德。”
历史功绩:
在成吉思汗西征军行营内,邱祖与成吉思汗朝夕相处数月,多次与之论道,具体内容见于耶律楚材所编的《玄庆风会录》一书中。从该书的记载看,邱祖对成吉思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宣传“去暴止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所征服地区人民所推行的残酷杀戮政策。邱祖针对成吉思汗希冀长生之心理,要他将追求“成仙”与行善结合起来,劝告成吉思汗,养生之道重在“内固精神,外修阴德”。内固精神就是不要四处征伐,外修阴德就是要去暴止杀。然后劝成吉思汗务须禁止残暴杀戮,才能使事业最后成功。
成吉思汗后期统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缓,在山东为官的木华黎及其继任者对各地反抗者大都采用招安措施,固然是由多种因素推动的,但邱祖雪山论道无疑對其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后,邱祖仍然不断劝告蒙元将帅,减少对人民的屠杀。
二是宣传济世安民思想,为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社会经济、救济贫困百姓、安定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长期以来,邱祖都盼望能出现一个好皇帝,以便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在成吉思汗大营,邱祖反复向其灌输爱民的道理。由于循循善诱的说教,对成吉思汗思想多有所触动,他說:“神仙是言,正合朕心。”他还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贵族,要他们按邱祖的话去做,又派人将仁爱孝道主张遍谕各地。
邱祖不仅宣传济世安民主张,而且也身体力行。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今阿富汗境内),他就将从蒙古贵族那里得到的粮食救济饥民。他利用宫观广发度牒,安抚了大批无以为生的流民,使之加入全真教,从而免除了他们承担的苛捐杂税。
此举在当时影响巨大,以致各阶层人士纷纷涌入全真教门下,文人、官吏以与全真教相交为荣,道教其他派别甚至佛教寺庙也挂起全真旗号。邱祖在北京建长春宫(今白云观),作为全真教祖庭,又在各地建立道观向全国推广。在元政府支持下,一时间全真教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
邱祖诗词方面也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其诗词直接反映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如《悯物》、《因旱作》等诗将社会动乱、万民涂炭、百姓的痛苦生活和自己悲愤的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
邱祖对道教传统文化的汇集尤为重视,“尝视道经泯灭,宜为修复之事”,晚年组织了重新修撰《道藏》的工作。他委托其弟子宋德芳,在元朝政府支持下,历时八年,完成重印《道藏》卷。《道藏》的重修印行,不仅保存了完整的道教典籍,同时也弘扬了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邱祖在弘扬道教文化的同时,还培养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接班人,如尹志平、李志常、宋德芳等弟子,均是名闻遐迩的高士。尹志平撰写的《北游录》等书,创造性地继承、发挥了邱祖三教合一思想,是元代全真教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之一。李志常儒学功底也很深厚,元太宗窝阔台曾邀其为皇太子讲授《道德经》、《孝经》、《易》、《书》等。元宪宗蒙哥还向其请教治国保民之术。他根据亲身伴随邱祖西行的经历所撰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堪称元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佳作。
邱祖坚持全真教“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宗旨,不仅做到了匡救时弊,而且时刻深研經典,救死扶傷。他认为养生学和医学知识是救人性命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他长期研习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充分汲取《内经》等理论,写出了《摄生消息论》这部养生学、医药学专著。在这部书中,他根据人身及其活动应与四时相适应的原则,从起居、饮食、精神、环境和防病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如在起居方面,主张人体气血运行盛衰及腑脏经络生理机能与四季昼夜之间发生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生理变化相适应。春季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要“早卧晚起,以待阳光”。起居要保持一定的规律。他还根据内脏病理变化与症状表现,分述了相肝脏病法、相心脏病法、相肺脏病法、相肾脏病法及其内脏病变的外在表现等,并提出了因时制宜,运用理、法、方、药进行辩证治疗的方法。如强调肝病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以补之;当服升麻疏散之剂。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