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典型案例分析过敏性鼻炎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史欣德

学习中医讲究学习经典,继承名家的经验。通过学习名家的经验,我们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汲取临床精粹,掌握知识要点。本文选取的几则医案,案例典型、用药精当,值得学习,并且在每则案例后都有简要分析,可帮助读者理解,希望读者阅读这些名家医案后能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编者

案一小青龙汤证

患者,男,50岁,近20年来喷嚏频繁发作。发作前鼻痒,继而连续打喷嚏,流泪,流涕,流口水。每当突然吸入冷空气,或夜里换衣服,喷嚏即发作,冬季发作较夏季为多。每晚上床时,在枕边放手纸,一夜擦鼻涕纸能放满一纸篓。

此乃水邪外溢之饮证,治以小青龙汤(麻*、桂枝、白芍药、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甘草)。服药后第三天即见好转,已不需要用手纸拭鼻,服药2个月诸证痊愈,以后数年未再发作。

按:本案为典型的寒饮内停所致的鼻炎,辨证的关键是涕多、口水多,遇冷喷嚏频繁发作,冬季易发。小青龙汤是治疗这类鼻炎的主方,方中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为治疗寒饮的经典配伍。

案二葛根汤证

患者,女,33岁。10年来经常鼻塞,喷嚏频繁发作,被诊断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经治疗未愈。现症为鼻涕少,肩凝,全身倦怠,足冷。食欲、大便、月经均正常。患者体瘦,面色青,被诊为虚证。给予葛根汤(麻*、葛根、桂枝、白芍药、甘草、生姜、红枣)浸膏散,服药1个月后,长期困扰患者的鼻塞与喷嚏即痊愈,又续服1个月停药。

按:本案也为寒性鼻炎,与小青龙汤证的区别是涕不多(无饮邪),但项背紧、身痛、足冷等膀胱经表寒郁闭的症状突出。故用葛根、麻*散风寒,通鼻窍,桂枝、白芍药、甘草、生姜、红枣调和营卫,平补阴阳。

案三川芎茶调散证

患者,女,38岁。患鼻塞、流浊涕近20年,曾在当地多方求治无效而来北京就诊,医院专家诊断为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给予滴鼻药物治疗,收效不显。后来,专家劝其手术治疗,患者不允,于年9月20日求助于中医。

刻下症见:鼻塞、流浊涕,不闻香臭,头及目眶压痛,感冒后诸症加重。夜卧则鼻塞不息,张口代鼻呼吸,甚为难受,以致严重影响睡眠。兼有咽喉不适,咳嗽吐*痰。舌苔白,脉浮弦。

脉证合参,辨为风热上攻于脑,当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0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生石膏20克,薄荷2克(后下),白芷10克,羌活5克,半夏12克,细辛3克,清茶10克(自加)。7剂。

二诊:服药后疗效显著,鼻塞、流浊涕已明显减轻,夜寐时已能用鼻自由呼吸,咳嗽吐痰已少,守上方续服,荆芥、防风、羌活各增至10克,另加双花(金银花)、连翘各10克。

三诊:诸症基本痊愈,继以疏散风热之方以资巩固。后经随访,鼻渊已彻底治愈。

按:川芎茶调散是治疗外有风寒、内有郁火型鼻炎的常用方。方中荆芥、防风、羌活散在表之风寒,生石膏、薄荷、清茶清在里之郁热,川芎、白芷、细辛散头面风寒,又能通鼻窍,加半夏燥湿化痰。外寒内热型鼻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类型。

案四苍耳子散合益气聪明汤证

患者,男,26岁。年5月30日初诊。患者经常鼻塞流涕,耳鸣,右耳闭气,右鼻孔及右耳均闭塞严重,右项强痛并有发麻感,纳可乏味,大便结如羊屎,舌红苔白,脉缓。

投以苍耳子散合益气聪明汤:苍耳子15克,辛夷花15克,薄荷10克,白芷15克,葛根克,升麻15克,赤芍药15克,甘草5克,蔓荆子10克,*柏5克,*参30克,*芪30克。4剂。

6月6日二诊:每次服药后都有气向上冲感,持续一两小时,过后舒适。现鼻塞已不明显,流涕减少,大便畅通,守上方加苍耳子、辛夷花各30克,再进7剂。

6月13日三诊:服一诊方(葛根为克)后均有气向上冲反应,服二诊方(葛根药房误为12克)则无气向上冲反应。现右耳闭气减轻,右项强痛基本解除(仅活动时痛),不麻,大便不干,守上方减量: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薄荷5克,白芷10克,葛根30克,升麻15克,蔓荆子10克,*柏10克,赤白芍药各15克,甘草10克,*参30克,*芪30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再进7剂。

6月27日四诊:鼻塞、耳鸣渐除,右耳已通,守三诊方再进7剂以收功。

按:苍耳子散由苍耳子、辛夷花、薄荷、白芷4味药组成,除薄荷辛凉外,其他3味药辛温,为治疗外寒里热型鼻炎的常用方剂。益气聪明汤出自《东垣试效方》,方由*芪、甘草、芍药、*柏、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组成。原方用于治疗上气不足的耳鸣耳聋。本例患者鼻炎同时伴有耳鸣,为气虚头面失养,将葛根加量至克,不但鼻塞得通,耳鸣渐除,且大便畅通,可见方证对应的重要性。

(作者供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