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16566.html浅谈“葛”在中国历史中尊与卑
七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大洪山受来自西南与东北方向地应力的挟挤,将晚元古代至中生代总厚度达五六千米海底地层隆起成山,这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经历了第三纪、第四纪漫长岁月,繁生出一种滕长百米、根重百斤、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
这种植物迅速繁衍,后经炎帝神农游历此地时尝百草发现其既能充饥又能解*,将种子传播四海。《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草本: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
关于它的命名,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自生活中救人衍宗的故事,一种是大医家葛洪治病救人,用他的姓氏作为此种植物的名字。这就有了“葛根”。
早在尧、舜、禹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葛藤制麻织布。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出三块制作于新石器时代、在今天看来依然技艺精湛的葛布残片,这三块葛布残片是我国从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利用葛根的可靠见证。(此段选自于网络)
“葛”频繁出现在诗词歌赋中,人们通过采葛、煮葛、织葛布、着葛衣的描述,不难看出,那时通过“葛”的使用就有了最初的等级之分。劳动人民“夫寒衣葛布,妇饥食葛乳”,而阶层高的人则享受着“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诗经·葛屡》中描述的则是一位穿着破葛鞋的女仆在为女主人穿衣提领,却遭到不理不睬的冷落。韩非子所称“冬羔裘,夏葛衣”更是平民百姓所望尘莫及的。
提到葛衣,曾一度作为端午节皇帝赏赐大臣的夏季官服。杜甫的《端午日赐衣》、杨巨源《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均描写的受赏后夸赞葛衣轻柔、细软,以表达诗人内心的自豪、喜悦之情。
粗葛布叫做“绤(xi)”,一般为普通百姓所用。细葛布叫做“絺(chi)”,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穿戴。宋朝诗人吴冰的《采葛行》写道:“薄言采其丝,缉彼绤与絺。缝作公子裳,远寄闺人思。……虽则遭弃捐,肯为风雨移。朝暮蒙楚中,采采以慰饥。”描写的是一位女子省吃俭用,辛辛苦苦为自己心上人采葛织絺,却遭到嫌弃。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子夜四时歌·夏歌》“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描写的也是给出门在外丈夫织细软的葛布的场景。可见,在女子心中,丈夫的身份高于自己,也反映出当时细葛布是珍贵的礼品。那一针针、一线线织的是情,送出去的是心。
诗人的情怀终属于感性。北宋理学家邵雍格物律己,他在《感事吟》中写道:君子小人正相反,上智下愚诚不移。冶葛根非连灵芝,奈何生与天地齐。表达自己不屑与小人同流合污的远大志向。
葛根除了食用、生活之用,它还有一个巨大的财富在于它的医用效果。不管达官贵人还是村夫野老,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疗作用一视同仁。根据医书记载以及临床研究,目前公认的作用就有几十种。例如治疗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等。
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论》、《金匮要略》,书中均提到了葛根汤。更是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化裁出解表清里双解之剂葛根芩连汤、治伤寒瘟疫的升麻葛根汤等。
现代医家结合临床发展,拓宽了葛根的治疗领域。葛根在急性肠梗阻、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症、养颜丰胸等方面有特效。泰国、日本等国家纷纷效仿我国经验,研制出化妆品、医用药、保健品等多种衍生产品。
至此,素有“南参”之称的葛根已经漫及天下,伸向世界。它已不再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也不再是“中使传宣赐葛衣”的奢侈品。它是大自然赠予众生的瑰宝,古今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沿袭的根脉,更是与世界连结的纽带。中国的,必将属于世界的。
作者简介:张君,笔名:年轮。临床工作二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生活素材。希望通过文字辅助性医治患者,温暖读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