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ldquo浑身上下哪都疼rdqu [复制链接]

1#

3.1继承

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等新品种。

3.2普查

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

3.3种类

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

3.4数量

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

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

以地区而论。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

3.5开发

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

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中药学》


  踏踏实实做科普,认认真真做学问。


  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对读者最郑重的承诺。


  今天,我给你讲一讲,中医如何用汤药的办法,来改善“浑身上哪都疼”的现象。


  其实,这人啊,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就容易疼。腰酸背疼,四肢关节疼,浑身肌肉疼。这样的状态,对部分人来说,几乎就成了常态。


  在我的笔记本里,一直躺着一张验方。


  我不能说,这个东西一定有多好,一定多有效,但是从临床实践和理论分析的双重角度考量,它对于部分“浑身上下哪都疼”的人来说,是有益的。


  这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前辈、当代杏林名宿周文泉老师的一张配伍。


  周师的学术地位和水平,我就不多说了。您可以自己上网查一查、看一看。


  


  这张配伍如下——


  骨碎补20克,淫羊藿、制首乌各15克,鹿衔草、莱菔子各12克,制川乌和制草乌各6克。水煎服。


  有的时候,这里还加入川芎15克、狗脊12克。


  对部分人来说,服用此法可能会导致大便偏干,这个时候需要酌情将制川乌、制草乌减少一半用量。


  总之,这个方子,临床是有变化的。


  你问我,这配伍,我如何知道?


  我这个人,虽然学术不精、水平有限,但是比较喜欢研究、整理杏林的经典验方、心得、医话。这是工作性质使然,也是生平爱好使然。


  前些年,我国中医学界的最高研究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人力物力,实施“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将大家的学术经验汇集成册。我有幸得到其中的一套。我视如珍宝,昼夜研读。上面周师的这张验方,就记录其中。


  围绕这张配伍,周师还有一张验案,很典型,我给你介绍一下。


  话说有一个女子,年62岁。最近这两年以来,反复出现腰酸、背痛、腿软、关节疼的现象,夜晚疼痛尤为显著。尤其是两条腿,特别酸软、无力、动不动还抽筋儿。


  严重的时候,不管是行走、弯腰、蹲下来,还是翻身,所有这些事儿,她想要完成,都需要经受巨大的疼痛折磨。


  医院检查过,确诊为骨质疏松。经过针对用药治疗,效果明显。


  


  但是最近以来,症状加重,而且伴随怕冷、头晕、胸闷等症状。手脚也不温热。


  怎么办?她决定看看中医试试。


  刻诊,见脉象沉细无力,舌苔薄白,舌质偏紫黯。


  怎么办?周师当时就书方一首:骨碎补20克,淫羊藿、制首乌各15克,鹿衔草、莱菔子各12克,制川乌和制草乌各6克,川芎15克。一共是七剂,水煎服。


  等用药一周以后,诸症大减,但是下肢依然无力,而且用药后出现便干、唇舌麻木的现象。这时候,制川乌和制草乌减量到3克,另加狗脊12克。这一次,一共是15剂。


  用药之后,症状进一步好转。等到最后,用原方加减调整一个多月,诸证悉平,生活恢复如常。


  现在,我来帮你分析一下其中的门道。


  首先,这个患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这个是很多老年女性都有的问题。


  中医看,肾主骨。骨质疏松,是肾不主骨的表现。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养骨。所以当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的时候,骨头就失养,造成骨质疏松。


  肾精不足,造成的常见结果,一个是肾阴不足,另一个,就是肾阳不足。


  对上文这个老妇人来说,问题显然属于肾阳不足。因为肾阳不足,所以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肾窍失养,所以耳鸣。肾主骨生髓,筋骨失养,所以一身尽痛。肾主腰膝。所以当肾气亏虚的时候,双腿的酸软乏力抽筋儿现象,特别明显。生主骨生髓,脑为髓海。所以当肾精不足的时候,髓海失养,于是患者头晕迷糊。阳气不足,胸中大气失养,所以患者胸闷,上不来气。


  再看此人的脉象,沉细无力,说明正虚。舌头,颜色紫暗,这就是有淤血了。患者浑身疼痛的现象,也是在暗示我们,气血郁滞,不通则痛。


  这时候怎么办?补肾精、益肾阳、活血化瘀。


  我说到这里,你应该理解上文我所述配伍的方义了:


  骨碎补20克,淫羊藿、制首乌各15克,鹿衔草、莱菔子各12克,制川乌和制草乌各6克,川芎15克。


  这里头,骨碎补、淫羊藿、制何首乌可以养肾精,补肾阳,滋肝肾。鹿衔草、草乌和川乌,可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川芎,用于活血化瘀。莱菔子,则可以消食导滞,以免滋腻之品伤胃。


  后来,这个老太太便干,唇麻,考虑到是川乌和草乌的辛燥之性使然,于是减量应用,酌加狗脊继续强补腰膝。


  


  这就是基本意图。


  其实,医案里所述的情况,在现实生活当中十分多见。尤其是老年女性,更多见。周师的这张配伍,的确给了我们很大启迪。


  我借用此方,帮助过一个邻居。其中,制川乌和制草乌,我直接用3克。结果,老人家服用之后,效果感到满意。筋骨冷痛、酸乏之感减轻。我也曾经此方转告我的同行,他们也表示,就组方义理来看,是比较周正的。


  只不过,这里的制川乌和制草乌,属于有*之品。应用的时候,一般需要先煎一小时,得格外小心。另外,全方性味偏温燥,弄不好容易形成便秘。这个也是值得注意的。可见,这个配伍,我个人认为,就是适合肾精不足、肾阳亏虚的骨质疏松患者。辨证要点,如我之前所说,这里不再重复了。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可草率为之。


  读者朋友!老师给大家写一点科普文章,为了什么?就为了让好经验得到传承,让身患疾病的人受到启发,让业界同行的技艺得到增进。有道是,“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消万世愚”。经验传承,继往开来,启迪后学,是中医这个行当里,必不可少的主题。在这方面,将继续努力,一路和你同行。


  全文完。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