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简述龙胆泻肝汤的组成和功效。
答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芩、栀子、木通、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组成。具有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肝经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临症以胁痛,口苦,舌红苔*腻,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问
简述芍药汤的用药配伍有何特点?
答
芍药汤配伍特点是寒热并用,标本兼顾,气血并调,通因通用。
问
什么是“以泻代清”?请举例说明。答清法之一。通过泻下通便使体内之郁热火邪从大便而出,从而达到清泻里热的目的。如凉膈散用大*、芒硝泻热通便,以清泻上焦郁热。
问
清胃散中*连配升麻有何意义?
答
*连清泻胃火,升麻清热解*,升散郁火。二者相伍,降中有寓升,*连得升麻,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连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问理中丸、吴茱萸汤、小建中汤三方在功效、主治上有何异同?
答
以上三方均可温中祛寒,治疗中焦虚寒证。但理中丸长于温阳益气健脾,主治中焦虚寒,运化失职,症见腹痛腹泻,不欲饮食,舌淡苔脉沉细。吴茱萸汤长于降逆止呕,主治胃中虚寒,浊阴上泛之腹痛呕吐,或干呕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细。小建中汤长于补虚缓急,兼能调和阴阳,主治中焦虚寒,肝木乘脾,症见腹中挛急作痛,喜得温按,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虚怯少气,虚烦心悸,或咽干口燥,手足烦热,肢体酸楚,舌淡苔白,脉细弦。问小建中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上有何区别?
答
小建中汤是桂枝汤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主治寒证。但桂枝汤属辛温解表剂,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风寒表虚证,症见恶风、汗出、头痛、发热,苔白脉浮缓。小建中汤中重用芍药加饴糖,故走里不走表,以温中补虚为主,兼能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腹中挛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心悸虚烦,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弦细。
问
当归四逆汤、四逆散、四逆汤均可治疗厥证,有何不同?
答
此三方均治厥证。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寒凝之厥证,临床以手足厥逆,冷不过肘膝,伴肢体疼痛,脉沉细为特征;四逆散主治阳郁不伸之厥证,临床以四肢不温,冷不过腕踝,伴身热脉弦为特征;四逆汤主治阳衰阴盛之厥证,临床以四肢逆冷,冷过肘膝,伴全身畏寒怕冷,四肢蜷卧,脘腹冷痛,呕吐下利,神衰欲寐,脉微欲绝为特征。
问
阳和汤中药物用量有何特点?为什么?
答
阳和汤中重用熟地一两、轻用麻*五分。本方主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所致之阴疽。其中阳虚血弱是本,寒凝痰滞是标。故用熟地温补营血,填精益髓,以治血弱之本。麻*开达腠理以散寒通滞治其标。熟地滋腻阴柔,有腻滞之弊;麻*辛温发散,有伤正之虑。故方中用大量熟地配小量麻*,熟地滋阴养血而无滞之忧,麻*开泄而无汗散伤正之患,如此配伍补不恋邪,散不伤正,标本同治,邪正兼顾。
问
简述阳和汤的组成和配伍特点。
答
阳和汤配伍特点:温阳与补血同用,祛痰与通络相伍,滋而不腻,散不伤正。
问
试分析四君子汤的制方原理,并说明其组方特点
答
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方中以人参为君,益气健脾,补脾胃之虚,以助脾运化。白术燥湿健脾,与人参相须为用,益气补脾之力益著。茯苓渗湿健脾,茯苓、白术相配健脾祛湿之功益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同用,共奏益气健脾之功。本方补、燥、渗泻同用,补中有泻,补不壅中,泻以助补,温而不燥,平补不峻。
知乎:应科医考
头条:应科医考
刘老师微博:中医刘应科—精彩回顾—学霸级学姐经验分享
.10.05
北中医高分学长
中综各科复习方法
.10.04
多努力才算努力
.10.13
考研报名常见问题
.10.10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惊喜在等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