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宝库中的炭类瑰宝
在中药的广阔天地里,有一类中药显得尤为独特。它们外表并不张扬,甚至有些“黑不溜秋”,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它们却能发挥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功效。这类中药,便是我们所说的炭类中药。其中,十灰散中的十种炭类中药或许为大家所熟知,但实际上,临床上常用的炭类中药远不止这些。许多中医名家对炭类中药情有独钟,善用且效果显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炭类中药的世界,探寻它们的独特魅力。
2.炭的原始含义
炭,一种由木材不完全燃烧而来的燃料。在雷公炮制十七法中,炭药属于炒制范畴,即通过火候控制使药物达到“黄而不焦”的状态。炒制方法包括炒黄、炒黑和炒焦,每一种都独具特色。历代医家对炭药的炮制都极为重视,汉代名医张仲景就曾以猪膏发煎治疗诸黄之症,这标志着炭药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
3.炭药的分类与功效
炭药,这一中药宝库中的独特存在,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各具特色。根据其功效和作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大类。解表类炭药,如荆芥炭、防风炭等,常用于治疗感冒等外感病症。清热类炭药,如槐花炭、栀子炭等,则擅长清热解毒,对于热性病症有显著疗效。此外,还有理气类、散寒类、理血类等,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治疗需求。每一类炭药中,都包含多种不同的药物,如香附炭、肉桂炭等,它们各自独特的药性和功效,共同构成了炭药这一瑰宝的丰富内涵。
4.炭药的适用范围
炭药,这一中药领域的璀璨明珠,其适用范围广泛。无论是外感病症还是热性病症,亦或是其他多种病症,炭药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药性,使得炭药在中医治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血瘀性皮肤病的治疗
血瘀性皮肤病,这一病症的医学难题,同样可以通过炭药得到有效缓解。炭药独特的药理作用,能够活血化瘀,改善皮肤的血瘀状态,从而促进皮肤的健康恢复。
肤色暗沉无光。毛发干枯无华。肌肤失去弹性,出现纹理。皮肤质地粗糙,触感不佳。皮肤增厚,呈现苔藓样或硬化状态。皮下或黏膜部位出现瘀点、瘀斑,影响美观。多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肌肉出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咳血、呕血等,严重影响健康。6.血管性皮肤病
血管性皮肤病是一类影响皮肤外观和健康的常见问题。它可能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的各种异常,如红斑、紫癜、瘀点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暗示着潜在的血管问题。这类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恢复皮肤的健康状态。
脉象异常:根据《四诊抉微》的记载,脉象迟涩往往与血液疾病相关。同时,《读医随笔》指出,瘀血初起时,脉象多呈弦象。皮肤表现:指端出现青紫或冰冷的症状,这可能是雷诺病、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硬红斑或变应性血管炎等血管性皮肤病的特征。疼痛特点:伴有疼痛且疼痛位置固定不移的症状,往往与瘀血有关。7.临床验证
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许多大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施今墨先生擅长运用血余炭进行配伍,如与益元散同用,可清热通淋,治疗血淋等病症;与韭子结合,能温肾涩尿,有效缓解尿频和血尿。此外,血余炭还可搭配薏苡仁和六一散,通淋排石,适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治疗。
同时,血余炭在妇科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与仙鹤草、阿胶珠同用,能养阴止血,常用于慢性肾炎、肾结核和尿血的治疗。而与赤石脂、禹余粮的结合,则可涩肠止血,对于久泻久痢有显著疗效。此外,血余炭还能搭配其他药物,如黑升麻和黑芥穗,以升阳摄阴的方式治疗月经过多;与左金丸结合,能止酸止血,常用于溃疡病的治疗。
在众多医家的临床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炭类药如血余炭在泻痢诸疾中的应用。施老常用此类药物如苍术炭、陈皮炭等,他认为这类药物既能促进吸收水分,又能保护肠壁,因此常能取得显著疗效。同时,任继学、叶心清等医家也在各自的妇科方剂中巧妙运用了炭药,如生地黄炭、贯众炭等,以治疗妇科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炭类止血药虽然有效,但不宜过多、过久地用于崩漏等病症,以免过于凝聚而留瘀为患。罗元恺先生也提醒后学者在使用时需谨慎把握剂量和疗程。在深入研究前辈医家经验的过程中,我深感炭药在皮肤科的应用潜力巨大,值得进一步探讨。现将我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炭药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慢性荨麻疹治疗:推荐使用玉屏风散,并加入大黄炭、荆芥炭、防风炭和菊花炭。玉屏风散主要用于固表御风,预防邪气入侵。然而,风、热、湿三邪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病理变化。大黄炭能够清除肠腑的浊湿积滞,而荆芥炭、防风炭和菊花炭则共同作用,祛除风热之邪,并兼除孙络血分之瘀,从而有助于正气的恢复。过敏性紫癜治疗:新发病例可选用犀角地黄汤进行加减治疗,而长期未愈者则适宜使用归脾汤进行加减。但无论病程长短,都可联合使用生地黄炭、血余炭、栀子炭、地榆炭、大黄炭、金银花炭、茜根炭和蒲黄炭等药材。通常,对于肌肤出血的病症,在采取清热、凉血、解毒、补血和止血措施的同时,联合使用这些炭药能够增强活血化瘀和强化血管壁的效果,避免活血化瘀但不行,新血化生又受阻,从而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口腔扁平苔藓治疗:建议选用麦味地黄汤与导赤散合裁,并加入大黄炭和蒲黄炭。口腔扁平苔藓多因胃中燥热上升所致,治疗时需兼顾上下。麦味地黄汤可养阴滋肾,导赤散则能泻心火。加大黄炭旨在直折火势并活血化瘀,促进新血化生,同时避免单纯攻下或偏补偏泻,以防燥热伤阴。蒲黄炭是口腔疾病治疗的关键药物,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变应性血管炎治疗:推荐使用五根汤,并结合怀牛膝炭、三七炭和仙鹤草炭进行加减。变应性血管炎常因毒热与湿瘀交织,导致经络阻塞,引发红肿热痛等症状。五根汤在此可发挥清热通络之功效,而加入的炭类药物则旨在化瘀通络,特别是对于孙络的瘀阻,既疏通又解毒止痛。其中,怀牛膝炭的独特性质使其能够引导气血下行,降逆气,对于上部出血有显著疗效;而用炭药物还可止血,与三七炭协同作用,确保止血同时不留瘀。皮肤科作为中医的经典领域,对于慢性病程、长期困扰的皮肤病,中医治疗往往能展现出令人瞩目的疗效。通过深入研究名家前辈的宝贵经验,我们能够迅速提升自身的临床应对能力。8.《徐宜厚皮肤科文集》
徐宜厚教授,一位深厚的中医皮肤科专家,师承于武汉名医单苍桂老中医与北京名医赵炳南教授,并担任过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指导老师,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的顾问。此书汇聚了徐教授五十余年来的医学心得、临床经验及独到的用药心得,还详细记录了他精心自拟的方药。